?? ? ?我不是學經濟的,也沒法用很專業的經濟術語來談經濟,但讀了《經濟學通識》這本通俗易懂的經濟學讀物后,不僅對經濟學的有了更多認識,而且書中的一些想法也完全顛覆了我以前的想法。
? ? ? ?堵車問題一直困擾著現代人的生活,擁堵會直接降低道路的價值,而且還會耽誤很多人的事情。當堵車的隊伍達到很長的時候,雖然物理形態上的道路還存在,但是其作用卻只是個停車場。直白點兒說道路的作用是使車輛在其上通行,而道路是有限的私有物品(即一個人用了別人就不能用的東西,例如糧食電力等),因此不能確保所有人在需要道路的時候都得到道路的有效使用權,你需要我也需要,那么怎么辦呢?這時就要比較需要道路的人的需求了,其實治理擁堵問題的核心就是如何讓需求最大的車輛順利通過,或者說讓需求相對小的人繞道而行(總之不會都涌向同一道路上),而價格就是衡量需求的重要標準。書中也提到,有人反對這個觀點,認為用價格是無法衡量人的需求的,但是除了錢還有什么手段能最公平有效的衡量人對一件私有物品的需求呢?難道是職位高低?熟人關系?
? ? ? 錢是再公平公正不過的東西了,所以制堵的最有效途徑就是“按時按段收費”,越接近這一原則的措施越有用,越偏離這一原則的措施越是在做無用功,可能又會有人說了,“那窮人怎么辦?”其實收費恰恰是考慮了窮人的利益,怎么說呢?道路上收取費用的高低不代表貧富,而是代表了需求的高低,如果路權是按擁堵費分配的,那么一個在急救車里等待搶救的窮人,是否比一個載孩子去上補習班的富人更愿意支付擁堵費呢?而且這個待搶救的窮人可能會更愿意繳納擁堵費,比其他人獲得“關鍵道路”的使用權,這里的“關鍵道路”可能是指擁堵情況嚴重而去醫院的近道的必經之路,反觀那個富人她可能也著急送孩子上學,也會繳納擁堵費,但是從需求方面沒有那個奄奄一息的窮人大,盡管她很富,可能不在乎這點兒擁堵費,好了說到這兒,你可能會想,這價格也沒比較出需求啊,照樣那個富人繳納了擁堵費,也和那個十萬火急的窮人一樣占據了道路的使用權,但是我要說的是,在這個有些過激的例子中,盡管那個送孩子上學的富人會支付擁堵費,但總有一些需求不是很大的同時也不是很富的人會放棄繳納這擁堵費,可能會選擇其他的一些路況相對寬松的擁堵費少的或者不需要繳納擁堵費的道路,這可比大家都堵在一條道上好吧,都堵在一條道上,需求越大的人是不是損失也就越大呢?而繳納擁堵費讓人們各取所需,從一定程度上讓道路的價值最大化,確實可以有效的解決道路擁堵問題。這一點在“廣州地鐵事件”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證,在2010年亞運會期間,廣州市政府推出地鐵免費的看似利民的措施,結果廣州地鐵人滿為患,最終癱瘓崩潰,后來,政府收回成命,恢復了地鐵的票價后,地鐵馬上恢復了運作。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你讀了我上面的分析,應該會很清楚了,地鐵免費后,一些哦不,應該說是很多原來不需要坐地鐵的人,看到免費的字樣,也來湊熱鬧了,這也就造成了地鐵系統崩潰的現象了。人的需求沒有完全剛性的,有的只是比較和權衡,所以有的時候免費的才是最貴的,如果真有不勞而獲,即使沒什么需求的人也會插上一腿。這又不得不說高速公路應不應該收費的問題了。
? ? ? 其實和堵車問題一樣,高速公路如果免費,那就真像作者薛先生說的“有時候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讀這本書中關于高速公路收費的原因。在這里我就不討論了。
? ? ? 總之制堵的根本就是“按時按段收費”,這會讓每個人的需求的潛在價值最大化,從而讓擁堵造成的經濟浪費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反之如果需求不大的人也來湊這個熱鬧的話,想制堵還真是件難事了。下篇我們再來談談打車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