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堵費的實踐(070)

今天這節課繼續討論,通過收取擁堵費來治理交通擁堵問題的經濟學理由。

上一節課討論了某段路如果要加收一個擁堵費,比如說價格是每天200元,你覺得貴不貴。當然是很貴啊每天這樣通勤,一個月單單交通擁堵費就得好幾千元,太貴了,別說普通工薪族付不起,就算富豪,或者公司CEO也會覺得太貴啊。

1.擁堵費篩選的不是貧富,而是需求

如果一條道路要加收200元的擁堵費,幾乎就把絕大多數的人都擋在了門外,那道路就空出來了。

那試想一下,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乞丐,他老婆要生小孩了,趕著去醫院,你說他付不付得起這200元的擁堵費,讓救護車盡快趕到醫院?那這個時候的乞丐當然付的起啊,就算他沒有,他借都會去借過來啊。

所以說,交通擁堵費篩選的不是貧富,而是需求。不是說有錢人不在乎錢,就整天會占著那個道路,就算再有錢的人也會在乎這200元的,讓損失最小化是個人的天性,沒必要的開銷,大部分人還是不會去浪費的。

2.交通擁堵費在美國的實踐

在美國有條叫495的道路做了收擁堵費的嘗試,他們引進了一套“實時道路拍賣系統”,路牌上有個電子顯示屏,會標著當時道路的價格,價格是隨時都在更新的。

如果這條快速通道里面的車多,這個價格就會往上竄,上不封頂,一直往上升,升到這條道路里面總有一些人覺得太貴了,他就撤下來,這樣就能保證這條車道上面的車輛總數會維持在一個比較合理的范圍內。如果快速車道上車輛書目下降,沒那么多車了,價格就往下跌,鼓勵別人使用這條道路。

這樣一種收費系統美國人接受起來也沒那么容易,所以他們就在網上做宣傳做廣告,讓大家能夠接受這種新生事物。他們的宣傳語是:

“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出行更有計劃,把你的時間省下來留給家人,留給工作與學習”。

3.無論擁堵費如何使用,征收擁堵費本身都有意義。

道路擁堵費的想法,很多人是接受不了的,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質疑。最常見的一點是,收了擁堵費,這錢要用到哪里去。

持這種觀點的人,并沒有理解收擁堵費的意義。收擁堵費是為了讓道路產生排他性的使用權,讓這條道路不至淪為公地的悲劇,成為停車場。

所以不管這個擁堵費要用到什么地方,收擁堵費本身是有意義的。即便是這個費用收走后扔進大海,它的意義也是在的,目的就是讓路還是路,而不是停車場。

所以,政府收了擁堵費之后能不能善用,這是另外一回事。我們當然是希望這錢能得到善用,但是,這錢能不能被善用,跟該不該收擁堵費是兩個不相關的問題。

4.征收擁堵費與公車改革無關

也有說法是,收擁堵費最大的問題是官車太多了,但這個問題與擁堵費的意義也是無關的。收擁堵費的意義,是讓道路發揮它本來應有的經濟價值,而不是進行政府機構的改革。

有人說政府用車會不計成本上路,收擁堵費后他們是最大受益者。這種說法顯然也是不實際的,政府做事也一樣是要計算成本的,如果上路要交擁堵費,他們當然也會在意成本。

5.征收擁堵費與優化城市道路可雙管齊下

還有人說別老是想著收擁堵費,關鍵是我們的城市道路設計不合理才會導致擁擠。

其實這兩個做法是并不矛盾的,可以雙管齊下。有一點也是我們要想到的,就是一條道路的設計無論多么完善,也許它能滿足的也只是當下,或者看得見的不遠的將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總還是會發生擁堵的。

而且很有趣的是,一個城市的規劃的特別好特別完善,大家都很喜歡這座城市,那么進來的人口就會更多,那么發生擁堵的也是遲早的事。相反,有些城市規劃的不好,發展的也不好,人就會越來越少,你想擁堵都沒得擁堵了。

6.征收擁堵費可以刺激道路供給

還有一種想法認為收費不能夠刺激供給。

這種觀點是說,比如你每天上班的道路,它不會因為你收取了擁堵費而刺激了供給,而多出了一條路。

這個觀點是沒錯,收擁堵費不會讓道路增加,但是收了擁堵費以后可以把那些在這個時間點上路需求比較弱的人勸退,或者說他們可以由自駕改為選擇公共交通,這樣他們空出來的道路實際上就是增加了供給。

7.征收擁堵費的目的就是調節需求

還有人會說,如果征收了道路擁堵費,其他道路出行的方式就會產生新的擁堵,這是自然的。我們要讓每一種交通出行的方式,都有它的價格,都通過價格來調整。

比如豬肉貴了牛肉也會貴,牛肉貴了雞肉也會貴,這時候人們就可以根據不同食品的稀缺程度來選擇需求,從而使資源能夠達到最佳的配置。

8.征收擁堵費有益于窮人

還有些人認為收擁堵費對窮人不利。

在薛老師的觀點來看,則恰恰相反,收擁堵費恰恰是對富人的懲罰,對那些在上班高峰期還要一人堅持開車的人的懲罰。而窮人,哪怕公交車也是要被收取擁堵費的,但是窮人可以聯合起來,這么多人在公交車上可以聯合起來與富人的一輛汽車競價,每個人只要出幾分幾毛錢,聚集在一起都會形成優勢。

目前國際上也有些城市已經開始實施收取擁堵費,比如倫敦、新加坡等。當然,這種做法還沒有被大面積普及,其中原因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更多的還是思想上的。

課后思考:如果你也認為實施交通擁堵費可以緩解交通擁堵問題,那這種做法為什么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得不到采納和執行?困難有哪些?

我的回答:首先,技術層面是一個大問題,用什么樣的技術手段來給每輛車子收取擁堵費,即能讓車子不停車收費造成更大擁堵,而且這種技術投入的成本又要盡可能的低。但我認為這種技術手段在中國應該很容易被克服了,我們現在車子進車庫的這個系統,不用取卡,車子被自動識別通過也可以延伸到道路上去,或者用攝像頭抓拍,進入收費路段攝像頭自動抓拍識別,事后把賬單郵件給車主。當然車主也可以提前存錢到卡上,擁堵費可以自動扣款等等,如果要收取擁堵費,首先就要解決這個方面的技術問題。目前擁有這些技術,有舍得投資進去的國家或者地區還是寥寥無幾。

另外一個當然還有思想層面的,還想不通這其中邏輯的民眾的反對聲音應該也會比較大,本來是免費的道路,突然要收費會接受不了。大眾還是更喜歡免費的東西,比如節假日高速免費,都知道會成為停車場,大家還是僥幸要上高速,就是貪小便宜的心,或者說政府出臺這個規則本來就是違反市場行為的規則,節假日出行人次大增,正常做法應該是提高收費,把一部分出游需求不急迫的人勸退,讓需求更迫切的人能夠享用暢通的高速公路。而我們卻要免費,說明政府更多考慮的不是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的,他們更多的考慮的是讓老百姓在感覺上有政府惠及他們的福利,有為他們辦實事的行動力,那高速要成為停車場也是必然的結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