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親子英語來說,很多家長經常反映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厭惡家長說英語,有的甚至一聽英語就把耳朵堵起來。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家長從說漢語突然轉向說英語,轉換過于突兀,沒有建立認同。而孩子母語強勢,本來與父母與溝通良好,突然間聽不懂父母在說什么了,這讓孩子如何適從?有的孩子比較隨和,勉強之下可能就從了;有的孩子剛硬,父母又不注意方法,就往往事與愿違了。
對于孩子來說,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常常會有很大的副作用,我們需要多用一些心思,下面我將介紹幾種常見的啟蒙途徑,以及幾個基本原則。
國內英語啟蒙,一般來說有三種途徑:日常活動(Routines)、繪本故事、卡通動畫。
【日常活動】
日常活動,是我們生活中反復出現,結構穩定的事件。如吃飯、喝水、起床、睡覺、上廁所等等。事實上,對于嬰兒來說,基本上所有早期母語的習得,都與這些日常活動相關。這類活動在生活中反復出現,而且很容易預測,因而也非常適合用于引入第二語言。
重復是語言習得的關鍵,試想如果一個人類嬰兒生于一個不重復的世界——所有事件不再發生、物體不二次出現、家長每次都說的話都不同,那么很難想象這個孩子能習得任何語言。如前文所說,兒童一定要從足夠的輸入量中習得語言規律,輸入中語言結構的重復出現必不可少。
容易預測也是很有利的因素,語言習得研究中有一個著名的“打包難題”——在一個事件中,聽到一句全新的言語,我們怎么才能知道這個言語指的是什么呢?例如美國哲學家奎因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Gavagai”難題,說的是一個人與語言不通的土著人一起,突然一只兔子跑過去,土著人立刻大叫“Gavagai!” 那么這個人怎么確定gavagai指的是什么呢?是兔子的整體?是兔子的某個部分?還是兔子的動作?還是說“抓住它!”?缺乏與土著人共享的背景知識,缺乏上下文,我們很難確定這個詞的意思。
但是對于日常活動來說,這個問題并不存在,場景和事件都是孩子熟悉的,父母的意圖是也很容易領會的,也就很容易習得語言。例如,在早上,媽媽指著墻上的鐘對孩子說:“Wake up, wake up, it's time to go to school.”,在晚上,媽媽指著書桌對孩子說:“Honey, it's time to do your homework.”。
如上所述,在這些反復出現,又很容易預測的場景中,只要家長堅持輸入,孩子自會習得語言。
總的來說,在日常活動中啟蒙是我最推薦的方式。
【繪本故事】
讀原版繪本在國內很火,介紹、推薦繪本閱讀的書,例如汪培珽的《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不但自己在國內大賣,很多家長也按圖索驥,按照書中所薦大肆囤積繪本。
原版繪本圖畫精美,想象豐富,內容有趣,是很好的啟蒙素材。但與日常活動相比,繪本中的語言重復性有限,可預測性更是不如。對于孩子來說,由于缺乏場景和上下文的幫助,他們理解繪本中言語意義的主要途徑就是圖畫和講述者對故事的演繹,那么如果圖畫本身邏輯性不強,或者講述者技巧生硬,就會影響孩子對語言內容的理解,習得的效率也會比較低。
講繪本其實并不像一般認為的那么簡單,涉及到語言是如何被理解的,后面會有專門的章節詳述,下面會先提供一定的原則。總的來說,繪本并不是萬能藥,想要效果好,需要提高講述技巧。當然,講繪本有獨特的好處,那就是親子感情的培養,從這個角度上說,它是不可代替的。
【卡通動畫】
卡通動畫從趣味性上來說,是絕對的殺手锏。即使是火星語的動畫,孩子也會看得津津有味。所以,如果你擔心孩子一聽見英語就反感,放點動畫片總是沒錯的。
但如果要從動畫中收獲更多,我們要先弄明白一些問題。
首先,孩子能從看電視中學到語言么?很多學者對這個問題很關心,目前相關研究具有一致性,那就是:3歲以下的兒童從電視中能吸收的內容很少,而3歲以上的兒童則可以吸收很多。當然,這個結論有個重要的前提:孩子看的是母語動畫片。
那么,重要的問題來了:孩子能從看外語電視節目中習得二語么?根據研究的推論和眾多家長的實踐:3歲以下收效不高,3歲以上相當有效,但受二語水平和節目內容影響。也就是說,指望只通過看動畫實現從0到1的啟蒙是不現實的,而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后,看卡通能學到東西就大大增加了。
三個途徑都有各自的優點和適用的人群,總結來看,用日常活動啟蒙,用卡通動畫讓孩子自行吸收,有精力的話再進行一些親子繪本活動,是多快好省的解決方案。
【一些原則】
在實行上述活動中,想要達到最好的效果,需要遵循一些通用的原則,我簡單總結成三條:
#興趣第一,不求翻譯
材料的選擇要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不要從成人的角度出發強迫孩子看所謂有“教育意義”的內容,這樣真的很沒意思,把爬和走弄扎實了再學跑也不遲。
千萬不要問諸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啊?”,“這個詞怎么翻譯啊?”,“你今天學到什么啦?”這樣的問題,語言自然習得是一個內隱學習的過程,孩子是很難在意識層面用漢語說出來的,這種問題只會給孩子添加壓力,導致焦慮。如果你真的想問,可以這樣問:“寶貝,這個故事說的什么啊,媽媽聽不懂,給媽媽講講好不好?”,以此來考察孩子對整體意義的掌握程度,而這樣也會提高孩子的信心(給媽媽當老師)。
#聲情并茂,比手劃腳
這個原則是特別針對講繪本而說的,正如上文所說,孩子理解繪本主要是從圖畫的邏輯和講述者自身的表達技巧,將繪本用“聲情并茂,比手劃腳”的方式“演”出來,可以非常好的彌補講述繪本活動中可預測性不高的弱點。如果你很擅長“演”繪本的話,那么繪本就是最好的方式。
#重復再重復
如前文《英語應早啟蒙的真正原因》所說:
“我們應該做的,是在孩子們還“萌萌噠”的時候,在他們可以把一個傻乎乎的動畫片不厭其煩的反復看N遍的時候,投其所好,用豐富而有趣的內容來吸引他們,讓他們“自然習得”。”
一個繪本故事,只要沒膩煩,講個十遍八遍又何妨?一個卡通動畫,看二十遍很多孩子也看不夠,那就讓他看。
本文簡要介紹了自然習得啟蒙的方式和基本原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的文章會揭示人類習得語言能力背后隱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