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天晚上,女兒的睡前程序做完,已經熄燈準備睡覺了。白天運動量太大,加上睡的相對較晚,已經將近十點了。我今天非常困,女兒也到了困極的時刻,只是孩子越困時就反而越是興奮。
爸爸總愛在睡前逗女兒玩一會兒,今天也不例外。
由于我們三人同床,兩人一來二去打打鬧鬧的讓昏昏欲睡的我十分頭痛,于是假裝生氣的說:“不要鬧啦,再鬧就把你們兩個都趕出去。”爸爸緊接著也開玩笑的跟女兒說:“你不要鬧啦。”
可誰知,女兒立馬放聲大哭起來。
我們的對話聽起來并沒有什么可讓女兒傷心的地方,沒有責備她,更沒有吼她,那她怎么那么傷心呢?
我心里其實清楚她為什么哭,于是淡淡的笑問道:“你為什么哭呀?”
女兒邊抽泣邊答道:“因為傷心,所以哭了。”
這話更是讓我笑出聲來,只是她的話還沒有說出真正的原因,于是又引導道:“剛才聽到了哪句話,所以傷心了?”
女兒一聽哭得更大聲了:“剛才你說要把我趕出去,所以我就哭了。我不要出去,我要和媽媽在一起。”
果然如此!
我安慰了女兒后趕緊趁熱打鐵教育了下她爸爸:“聽見沒,這就是我常跟你說的,孩子只能聽懂正面陳述的字面意思,完全不明白復雜的句式,跟她溝通時要學會直接、簡潔。”
二
這天,女兒在臥室吃面包,我在臥室旁洗漱。
我說:“不要在床上吃面包。”
她說:“知道了,在床上吃面包會弄得床上到處都是。”
我贊賞的說:“是的,你知道會把床弄臟,打掃也很麻煩,又愛干凈,真棒!”
誰知,等我洗漱完過去一看,床邊上一片都是面包屑,頓時氣結。
于是問女兒:“媽媽剛才不是說了不要在床上吃面包的么?”
女兒坦然的回答說:“對呀,我沒有在床上吃面包,我是在床旁邊吃的。”
我聽了一怔,心想:“這話說的完全沒錯,她的確沒有在床上吃,也算是聽了我的話的。”
可是結果卻是,女兒按照我說的做了,床上卻還是被弄臟了,這是怎么回事?
——————
很多時候,家長們總會認為孩子不懂禮貌、不聽話、跟家長對著干。
可是他們卻從來沒有想過,也許只是孩子根本就沒有聽懂你說的話。
你說:“不許打弟弟。”
孩子接受到的動作信息就是“打弟弟”。
你說:“不要踩水坑。”
孩子接收到的動作信息就是“踩水坑”。
那么不要懷疑,在你說的當口,他們肯定會“打弟弟”、“踩水坑”,把你氣的跳腳直罵:“我正說著呢,你還這樣做,你怎么這么調皮,這么不聽話!”
孩子們真的好冤枉啊,明明我是照著你說的做的啊,你為什么還要生氣?
所以,真的不是孩子要跟你作對,而是他的確不知道要怎么做啊!
如果媽媽不想讓孩子踩水坑,那就應該告訴他過去的正確方式。直接跟孩子簡潔的說:“有個水坑,跨過去。”孩子就會明確的接收到“跨過去”的動作信息,自然就不會踩水坑了。
如果媽媽常常跟哥哥/姐姐說:“要好好愛弟弟/妹妹哦!”那么孩子們之間八成都是相親相愛的。
同樣,回到開始時,如果我只是說:“睡覺時間到了,不許再鬧了。”女兒根本就不會有那場莫名其妙的傷心大哭了。
家長們不如從現在開始就嘗試著用正面、直接、簡潔的方式來跟孩子說話吧,仔細觀察一下,孩子會有什么不同的反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