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無他,一個公司待了近四年,身邊的人換了一撥又一撥。自己也換個多個部門N個崗位。然后就想問一下,不愿討好領導不跟同事打成一片就是情商低嗎?
問過一些80后的朋友,他們說,你們現在的90后從小衣食無憂,從出生就被全家人保護起來。你們一直處舞臺的中心,全家人都把你們捧在手心。初入社會的你們不過是乳臭未干的小伙,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怎么可能會放下你們高傲的自尊心呢。你們那短短幾年的工作經歷,就算是見識過不少形形色色的人,也看到不少人溜須拍馬而成功,但是單論工作,對于你們90后來說,它不是你們謀生的手段,你們還不會因為溫飽問題而去選擇某一份工作,充其量就是你們充實人生的一個途徑,一個經歷而已。然后我回頭想了一下,似乎真的如此。
許久之前,我身邊有這樣一位前輩,智商情商都很高。他從不溜須拍馬討好領導,甚至與領導意見相左時,能夠跟對方拍桌子瞪眼吵一個臉紅脖子粗,只為說出自己內心不同的觀點,他不追求最后的結果是否按照他的節奏走,但是他就是會說出他的想法,不管你是否會考慮他的意見,他就堅持做他自己。你說他沒眼力勁,沒有情商?不是的,99級武大畢業的研究生,在校時學生會主席。你覺得他會是二愣子,是一個情商低的書呆子?
起初我在父輩人口中聽到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兩極分化嚴重。我是一個在中國應試教育出來的90后,看了韓寒所有作品的叛逆青年,我特別崇拜他,用覺得他就是那個少數人,他說的一定是對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我也知道了他說的也有不對,他說出自己的觀念這件事,在我現在看來也不全是對的,或者因為我世故了吧。工作后開始跟周圍各種同事領導打交道,慢慢就學到了,開始知道等級制度,開始懂得那些人為什么會討好領導。但是,對此我依舊是不屑的。說到這里,應該了然了。家庭環境,經濟基礎很大程度上會決定這個人的進取心。
其實不討好領導,不代表不會或是不懂,多數是因為不需要,而一旦產生需要,自然會學,或者說無師自通。我記得我剛出來工作的時候,我父親在電話里聊工作的時候總是跟我說,在外面,要學會任何事情都要以局外人的視角跟心態去看待與思考,要尊重當今社會的階級感,把自己擺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以敬畏的姿態對待這個社會的游戲規則。說實話,我常常在電話這端不以為然。
我一發小(李爺)在2016年春節我們相聚喝酒侃大山的時候跟我吐槽,他剛到現在這家公司,大學學長就教他公司的生存之道。某某領導有什么癖好,喜歡什么,忌諱什么...等等,正好進公司不到一周,就趕上了圣誕節公司活動,聚餐的時候學長帶著他去給在場的每一位領導和前輩敬酒,從官最大的開始,雙手舉杯,杯子低過對方(他說就差直接放地上了)以示尊重。一輪下來,李爺醉意上心頭了,跟學長說酒量不行,不能再喝了。結果學長以一種語重心長口吻說,酒量都是慢慢練出來的,在這里,不會喝酒走不遠的,你得陪領導把酒喝開心了才行,我們公司薪資待遇跟職位等級掛鉤的,等級都是某某說了算。話說到這,彼此心照不宣了。用他自己的原話說,昧著良心、硬著頭皮堅持到了這一場酒局的結束。然后不出我的意料,沒有超過100天,他離職了。2016年2月25日,他離開了這家公司,從開始到結束,一共65天(可笑的是中間還有春節14天假期)。他打電話給我說,這樣的生活太累了,他想活的自我一點,讓自己的生活不要那么卑微。現在的他,在目前的公司花了一年時間能夠做到整個華東跟華中區的負責人,你說他情商低嗎?
我知道很多人評論我們90后這一代人自私,但是這就是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一種思維模式或者說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想說,我們這并不是自私,我們只是不愿意阿諛奉承而已。對于工作,我們會對自己分內的事情負責,不會去逃避問題,推卸責任。同樣的,不屬于自己的責任一般情況下我們是不會去負責的,除非心已不再,破罐子破摔。至于討好領導,不好意思,真的沒興趣。工作靠的是能力,不是靠巴結上司的,所以相比于討好領導,我更樂于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如果這就是情商低,那我情商低吧,畢竟我不懂人情世故嘛。
最后我說一個小故事,有人曾跟我討論,說情商高低的評判的前提是三觀一致思維方式一致,只有這樣才能根據彼此的行為藝術所取得的結果,然后根據當今的成功標準來評判誰的情商高!當時我既沒有去反駁也沒有茍同。因為,我一直覺得,情商的高低取決于你的評判標準,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