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月14日,美國好萊塢成立一個電影工作室,叫“六制片工作室”。
為什么是“六”呢,這要說回前一年,1979年,伊朗爆發革命,當時的國王巴列維出走美國,革命軍勝利,并且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
革命軍痛恨美國人,覺得是美國人使得伊朗陷入戰亂,于是新的政權成立后不久,便控制駐伊朗的美國大使館,十幾號外交官被抓,但其中有六個逃出來,并且秘密隱藏在加拿大使館。
伊朗人根本不跟美國人交涉,并切斷所有溝通的途徑,無奈之下,美國白宮只好派出中情局(CIA)前往伊朗秘密營救。
托尼是CIA的圖像辨認部門的主管,由他負責此次任務,一開始托尼想讓他們假扮成加拿大人,從而混出境,加拿大人和美國人,外人根本辨認不出來,加拿大跟伊朗人沒有仇恨。
然而給他們按什么職業好呢?說是英語老師?不行,因為所有的英語學校在新政府成立后都被關閉了。加拿大是農業大國,裝成農業技術觀察員人員,也不行,因為那個季節,伊朗已經到處是雪,何來的農作物觀察?
靈光一閃,托尼決定要拍“電影”。
于是便成立了“六紙片工作室”,意為營救6個人。托尼帶著設備和人員到伊朗,假戲真做,真的去拍攝電影,當時還買了劇本,電影名叫“阿爾戈”,不僅如此,還在伊朗開各種新聞發布會,印制電影海報、媒體登廣告,大勢宣傳,連美國自己人都以為真的有一部電影在拍。
1月28日,托尼帶隊,七個人往機場出發。在他們過關時,突然海關人員收走他們的假護照,這下全完了,肯定會穿幫的,大家都傻了。可結果海關人員只是拿著護照去泡杯茶而已,回來后看都沒看就給蓋章了,順利闖關!
等待。托尼一行人在登記口等待,一分一秒都漫長得像一年。飛機的延誤,更是讓托尼焦躁不安。按捺不住的托尼,準備起身去咨詢臺時,廣播響起了“前往瑞士的365航班的旅客,現在開始登機!”
飛機起飛的那一刻,眾人才松一口氣。
【會心一刻】
現實中真實的情節比電影還驚險,我們生活中其實處處都在播放著“電影情節”,只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