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是一個會意字,小篆字形從廾持戈。兩手持戈,本意是警戒和戒備。
眾所周知,一個人生下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學會識別環境,知曉哪些是危險的和不好的,適度保持警戒和戒備的心理。但是人類生存的環境其實是非常復雜的,其間充滿了各種誘惑,讓人忍不住要去嘗試和觸碰。所以,即便已經長大成人,我們可能仍然需要面對戒煙戒酒戒毒戒賭等各種難題。
吸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人類行為。據考古學家研究,早在公元前2000至1800年就有人類吸煙的記載。人類最早是怎樣學會吸煙的?為什么它會讓人一旦接受就欲罷不能?盡管現代科學和醫學實踐早已明確證實吸煙對人體的危害,盡管環保組織不斷地提出禁煙倡議政府部門不斷地推出完善公共場所的禁煙措施,數以億計的煙民仍然前仆后繼勢不可擋。沒有抽過煙的人一定非常好奇,吞云吐霧的煙民們,他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一種說法是吸煙有助于思考,甚至有助于靈感的閃現。人們可以看到的是,的確有偉大領袖在大決戰的緊要關頭不停地吸著煙,的確有天才作家在創作時不停地吸著煙。很顯然,吸煙的生理刺激和行為本身為個體提供了一種特殊狀態。我們可能到今天都無法清楚描述和解析這樣一種狀態,但是它是確實存在的。也許正是因為它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一旦獲得就讓人流連忘返。
煙癮,酒癮,毒癮,賭癮,等等,都可以把人帶到一種特殊的狀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人越是在情緒低落的時候,越是容易放縱自己,把自己投入到那種特殊狀態里面,試圖逃避現實包裹自己。這種情形,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內容和范圍要寬廣得多。有的人為游戲癡迷,有的人被情所困,有的人被權力欲望驅使,其實都是人生的一種特殊狀態。人總有清醒的時候,會覺得自己這個狀態有問題,但卻總是處于欲罷不能的狀態,一旦陷入就很難解脫。所以,人的一生,時刻保持警戒和戒備是多么難得。你不能守住自己的初心,就隨時都有可能丟失自我。
戒的另一層意思,是革除不良嗜好。在佛教律條里面,則有更為嚴苛的要求,泛指禁止做的事情。在世俗的眼光中,佛教律條規定的很多禁忌,顯然還算不上不良嗜好。例如八戒中的不坐高光大床、不習歌舞伎樂,對俗世來說的確算不得什么。但是對于修行二字來說,很顯然戒規是必須可少的。任何一種行為,都相應地對應一種心理狀態。如果不能為自己的行為劃定一個邊界,定向的修為就很難實現。不說得道高僧的修行,王陽明龍場悟道也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下完成的。究其根本,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有所棄才能有所得。樣樣通樣樣都稀松是一種狀態,更多地執著于一事一物不能自拔,類似于玩物喪志。在任何領域有所建樹的人,未必是最聰明的那個人,但一定是最專一的那個人,是給自己劃定了很明確的邊界的那個人。而對于普羅大眾而言,人生要掌握主動或獲得新生,也需得從戒除一些不良嗜好和習慣開始,讓自己的精力可以集中在更有價值和意義的方向。
“戒”字,在古時候是與“界”字通用的,意思就是邊界。一個人的一生怎么度過,當然與自己的個人天賦、生存環境、興趣目標有關,但能否給自己劃定一個合適的邊界也是非常重要的。舍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智慧,一如圍棋,越是貪大越不能得。好大喜功,好高騖遠,紙上談兵,德不配位,突破了能力的邊界,必然造成難以駕馭的后果。
戒,警戒和戒備,其實是每個人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戒,戒除不良習慣,其實是每個人清理門戶自我更新的一種方式。界,邊界,不同的領域不同的關系有不同的邊界,這是我們面對世界的底牌,也是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