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阿德勒的書,其中有一個案例,很感興趣,記錄如下。
? ? 男孩兒小甲,八歲,讀小學三年級。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小甲各方面都很普通,成績中等靠上。
? ? 近一段時間,甲媽發現甲放學總是帶回家一些小玩具,問他,他說是同學送的。后來,甲媽洗衣服,從甲口袋里掏出一張二十元的紙幣,才感覺到了事情嚴重,問甲,他承認是自己從媽媽錢包里拿的。甲媽很生氣,但還是抑制怒火,冷靜地告訴甲這樣做不對,如果想買玩具,可以對媽媽說,媽媽會給他錢。
? ? 幾天之后,甲媽又在枕頭下發現了幾塊錢,當然又是甲從媽媽包里拿的。甲媽很苦惱,不知道該怎么辦。
? ? 甲媽冷靜思考,發現甲并不是對物質(零食和玩具)感興趣,因為只要和爸媽一起上街,甲很少要求爸媽為自己買東西。甲只是對自己支配錢這件事感興趣。也就是說,甲享受的不是買來的東西,而是自己拿錢想買什么就買什么的過程,是自己的控制欲支配欲得到滿足的感覺。
? ? 阿德勒認為,孩子雖小,卻也有自己的主見。父母在做出和孩子有關的決定時,應該征求孩子的意見,在和孩子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做出孩子可以接受的決定。倘若父母過于武斷,孩子無力反抗,便會將精力用于陰奉陽違或者對父母的瞞哄欺騙上,使親子關系迅速惡化。
? ? ?如上面案例中的男孩兒,父母對他要求嚴格,他無力反抗,只能遵守,便覺得自己很受壓抑。只有在大手大腳地花錢時,他才能覺得自己是個主宰者,享受到那種“一切都是我說了算”的快意。于是,當零花錢遠遠滿足不了他的胃口時,他便將手伸向了媽媽的錢包。也就是說,私自拿錢的行為,只是對父母嚴厲管制的一種反抗而已一一只不過,這種反抗極隱蔽,隱蔽到他自己也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這種心理。
? ? ?因此,對孩子的教育,不可太嚴厲。家長應該學會“抓大放手”,也就是說,對于涉及到品德等的問題,家長要嚴格,絕不縱容。但是,對于玩耍交友等一些小事,家長應給孩子自主決定的權利。
? ? ? 孩子的人生是屬于他自己的,家長可以陪伴,可以指引,卻不能代替。當孩子出問題時,先反思自己,調整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模式,然后才有資格去詢問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