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講講開這個微信公眾賬號的背景和心情。
在微信推出公眾賬號平臺后,“自媒體”被反復提起。覆蓋6億用戶的微信為所有人提供了一個極富想象力的平臺,各個行業的大佬們開始在這個平臺上大展身手。只要在某個領域具備一定的專業經驗,同時還有不差的文筆,加上用心的經營的人,都會收獲一批訂閱者。
究竟“自媒體”是神馬東東啊?
其實“自媒體”根本不是什么新東西,普遍認為源于一個英文詞組"We Media"。在web2.0時代,blog+rss的模式就是用戶產生內容,然后由其他用戶訂閱。只不過,這一整套模式挪到了微信這個封閉的生態環境中,憑借手機的高移動性,訂閱內容得以精確及時的推送到用戶面前。
但在blog+rss的模式下,訂閱源和訂閱者沒有任何互動.而對于天生是IM的微信來說,交流互動是其看家本領。
于是微信公眾平臺成功解決了信息到達“最后一公里”問題——總所周知現在很少人可以離得開手機了。微信公眾平臺終于為現在自媒體的火爆做了最好的解釋。
在知乎上,誰都可以回答問題,但只有最專業的回答才能得到最高的票數(雖然有的時候答案不一定是最準確的,但看起來一定要專業)。同樣,在微信公眾平臺上也不是誰都可以具備吸引訂閱者的能力。在這個注意力被過度消耗的時代,沒有唬得住人得東西,就跟不可能吸引到訂閱者。那么,如果不夠牛,如何吸引訂閱者?
我想如果具備以下幾個因素,同樣可以吸引訂閱者,比如:有趣,真誠,以及具備一些常識。
回到開頭的問題,我準備經營公眾賬號可能是如下幾個原因:
閑的蛋疼。無極六獸(東北方言,不懂問度娘)。
記錄生活,總結生活,思考生活。
獲取分享信息的快樂。
我對這個微信賬號的想法和規劃大概是這樣:
保證所有的內容都是真實且真誠的,即使是看起來像是扯淡的內容。
沒有固定的主題。可能是當晚一道菜譜的分享,可能是學習Axure6.5的使用心得,可能是電影的觀后感,可能是對社會熱點事件的看法。可能文藝范,可能理科宅,可能偽憤青,可能真五毛。不求喜大普奔,但求不明覺厲。
不能保證更新頻率,盡量多寫點。認真閱讀每個回復,傾聽每一個改進意見。
希望通過開設這個微信公眾賬號,每天都有一點點改變。
#扯淡#
題圖:攝于馬爾代夫 瑞提拉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