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心
打開電腦,我覺得我應該寫篇文章,因為公眾號該更新了。逐漸地,養成了每周公眾號更新一篇原創文的習慣。可是,文章寫著寫著跑題了,寫向一個新題目,心想索性就著這個題目繼續寫吧,卻發現,自己寫得有點淤堵。
越來越明白一件事,寫文是一個人閱歷的體現,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而不是單靠文筆。
我羨慕對文字有駕馭能力的人,可以隨時洋洋灑灑寫上一篇美文,我認為寫作功底強的人都是相當有智慧的人,能駕馭文字的人,不一定可以駕馭生活,但一定能駕馭思想。
而我,在這條路上,還需要漫長的修煉。包括文字功底,包括閱歷,包括對人生意義的體悟。
人生的意義到底何在?我剛才其實原本打算寫母嬰育兒話題,但卻偏向了這個話題,卻發現卻無法繼續,因為我對這個問題還沒能尋一個清晰的答案。
寫文淤堵是很煩悶的事。于是,我決定就隨自己天馬行空地寫吧,不打算考慮文章的結構,也不想給文章設定任何意義,就想隨便寫。說實話,我也厭倦了公眾號體式的雞湯文,盡管我還不擅長寫那種流行體。
今天的文章,不確定能否交代清楚主題,也不打算講明白一個道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些道理我自己還沒搞得太明白,自然不好左右配料,熬上一鍋濃濃的雞湯給大家灌下去。
拋開宗教信仰的支撐,關于人生的意義,我目前只知道人活著,不能一味被生活推著走,直到頻死時刻,才急切想搞明白自己到底從哪里來,將到哪里去,更不希望步入暮靄之年時,躺床上望著天花板回顧自己一生,才發現一生苦苦的努力,原來并沒有太大意義,甚至都是一場空。
前兩個月,夜半時分,我躺床上突然哭了起來,石頭問我怎么了,我坐直身體,悲傷地說,人這一生太空了,我們來到這個世上,還有一個身體,而走的時候,最終只能變成一蠱灰塵。我們那么努力的生活,最終有什么意義呢?這樣活一輩子,好不甘心。
平日生活里的我,總是陽光樂觀,而越是樂觀的人,內心深處卻有一顆最悲觀的種子,一旦被某個思緒或者某個情境澆灌,會迅速發芽生長,將自己整顆心拖向無力的沼澤深淵。但人生有趣之處就在,極度悲觀的人,往往會更容易看透生活本相。
石頭常說我視金錢如糞土,我倒沒那么夸張,但相對于比較入世的石頭,或者大多數人來說,金錢對我的誘惑確實有限許多。不那么沉迷于物欲,不是因為我多豁達,而是我對人生的虛無感體察得更真切。我能理解人為什么需要錢,但認為被金錢綁架的一類人實在愚蠢至極,這樣的人辛苦一生,其實活的最糊涂。
那么,什么樣的人生才更有意義呢?這個問題包含很多內容,也有多方面答案。有些答案來自傳承,有些答案來自生活的指示,而有些答案唯有來自宗教或某個信仰的啟示。
盡管我們有那么多渠道去尋求人生意義的答案,但最終我們常常發現,越是尋求,越是迷茫。很多人干脆從不思考這個愚蠢的問題,就那么麻木得被時間推著走,其實這樣也是一種幸福。而一旦陷入這樣思考的境地,便會被探索未知的天性趨勢,必定要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答案,否則會陷入痛苦的泥沼。
我以往的學習,基本是被動的。小學好好學習,是為了進入一所好的中學;中學好好學習,是為了考上一所好的高中;高中好好學習,是為了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大學好好學習,是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工作后好好學習,是為了進入一所好的大學讀研究生繼續深造;在研究生院好好學習,又是為了更好的工作。
這樣寫下半生的學習動機,感覺重復得滑稽,但這何嘗不是大多數人的生活?
遺憾地是,努力學習那么多年,卻發現以往追求的目標,對自己的誘惑力越來越小,甚至感覺這種追求枯燥無力。于是,陷入痛苦的思考,我到底應該過怎樣的人生,才能更有意義?我并沒能靈光一現便悟到答案,但有一點我很確定,那就是后半輩子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并努力依靠自己喜歡的事養活自己。
人生苦短,既然我前半輩子從沒考慮過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后半輩子再不考慮,豈不是白活了?
在這里,我并沒用熱愛這個詞,因為在我心里,熱愛這個詞有神圣的地位,我還沒有能力用這個詞。繪畫于梵高是一種熱愛,音樂于貝多芬是一種熱愛,寫作于村上春樹是一種熱愛,可以沉迷于所熱愛的事業中而不覺勞苦,是人生最幸福的一件事。而我很慚愧,我至今未發現一件事能讓我終生沉迷其中,忘乎所以。
好在上天讓我能清楚地判斷出自己喜歡什么,并且能從幾項喜歡的活動中分辨出自己更喜歡什么,后半生能從事更喜歡的事業,我覺得人生也算接近圓滿了。同時,我也越來越清楚自己不喜歡什么,也越來越有力量拒絕去做不喜歡的事情。
搬到廣州前,就計劃好按照家人的要求,到廣州后進一家事業單位做個輕松的工作。我想著一個女人也別太折騰了,該拼的年紀也拼過,結婚了,找個輕松穩定的工作過起小日子也是挺幸福的。結果,還沒正式入職,剛了解了每天的工作內容,我便開始惶恐。那份工作內容十分簡單,自然也不會有任何工作壓力,確實可以保證我后半生的職場生涯輕松自在。但一想到自己要用那么多時間耗在這項毫無生機的工作上,就覺得自己在褻瀆生命,我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一定要盡力讓它綻放光彩,而不是被一個死氣沉沉的工作拖向庸俗。
有朋友說我是那種生活沒有困難,也要給自己制造困難的人。其實,我怎么可能要給自己制造困難,我只是不喜歡平庸的安逸,所以我更愿意為自己的夢想付出行動。
很多人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抱怨著工作單調乏味,思考著自己應該過上更理想的人生,應該是一位環球旅行家,應該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應該是一位培訓師……
如果對理想生活的狀態停留于無盡的思考,而不能為此付出努力,也沒有勇氣去做出一點點改變,那這種思考只能是一種幻想,甚至是一種意淫。久而久之,大腦便會麻木,停止意淫,最終接受自己枯燥而重復的生活狀態,繼續做社會上的一顆螺絲釘,固定在那個位置,不停地轉,不停地轉……再然后,忘記了為什么會轉,為什么要轉,就是自動轉著……
直到退休,有新的螺絲釘替代自己,總算不需要繼續轉了,但是習慣了自動旋轉的你,突然就失重了。伴隨而來的常常是失落、孤獨、空虛……
老年生活就這樣來了。死亡的恐懼緊緊拽著你,你急切并積極地做出各種努力與死亡恐懼抗爭。于是,你積極關注各種養生頻道,一字不差地閱讀網上各類養生的文章,飲食上開始對自己要求苛刻;你急切地關注下一代,催著孩子快點給你生個孫子外孫,看到新生兒的出生,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還會延續,才能不那么恐懼死亡;你渴望與子女在一起,更喜歡有孫子孫女陪伴自己左右,甚至開始用一些小手段引起子女的注意,只有與孩子在一起,你才能感覺到安全感。
每個人都不相同,但每個人在生命的年輪上,又過得如此相似。
如果這種相似正是你所喜歡的,那么恭喜你,你大體可以正常知足地走這一生。如果你不喜歡這種相似,覺得這種周而復始地重復自己,重復別人是一件很迂腐,很愧對自己難得的一生,那么你將會經歷迷茫、痛苦、探索、追尋、努力的漫長過程,但只要你不放棄,最終你會收獲更精彩的人生。
目前,我就在追尋的路上,這種追尋像是對前半生努力的否定,會讓你舍棄很多機會。這兩個月,拒絕了幾個年薪幾十萬的工作機會,只因為我想控制自己的人生,我一定要以最喜歡的工作來養活自己。所以,我愿意重頭再來。
思考人生的意義,去追尋更喜歡的事業,給我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商人馬云說什么話,都是勵志的;作家六六諷刺世間人的物欲橫生,都是有大智慧的;而我,熬出這篇文章,不但不是雞湯,還可能是砒霜,只因為我太渺小了,什么成就還拿不出來。不過,這倒無所謂,我本來也不打算燉雞湯。具體我到底在追尋著怎樣的夢想,有一天我會分享給大家的,個性使然,沒成功前,我不喜歡四處宣揚。
所以今天,我只能端給大家一杯水,分享一下自己決定由自己控制人生后的變化。那就是,我越來越有學習的動力,這種動力與以往學習的動力全然不同,這種力量來自對智慧的渴求。單單這件事,就會讓你更快樂,人生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