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玄出品,《論語》解讀。
本章開始品讀論語第六篇“雍也篇”,談到“中庸”的一篇。
在上章學習了“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講了孔子和弟子們談志向,子路愿拋棄物質;顏回愿拋棄名聲;而孔子希望實現一個充滿仁德,十分和諧的社會。
后又講到孔子沒見過能自我批評的人。孔子說“我還沒有看見過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而且可以發(fā)自內心自我批評的人”。
孔子告訴我們,不要只盯著別人的短處,而要多觀察自己,及時發(fā)現自己身上的錯誤與不足。犯錯誤很正常,但是有了錯誤就要好好檢討自己,不能編造理由自我欺騙,更不應該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要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就應該勇于承認錯誤,敢于改正錯誤,才是君子所為。
孔子還提到學習的重要性。很多人可以吃體力的苦,但是吃不了學習的苦。“好學”是種難能可貴的精神,很多人往往學習計劃做得很好,但多數半途而廢,不能堅持。
在現代想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不落于人后,就必須堅持不懈地學習新知識,理解新道理,才能不被社會淘汰。
接下來我們開始進入論語第六篇的“雍也篇”,本篇有三十章。
前十五章主要是孔子與學生的交談內容或評價學生的言論,后十五章內容比較廣,對于道、治政、學習、為人等一系列問題,從各種角度都有提及。
值得注意的是《論語》中孔子唯一一次直接說出“中庸”的言論就在這篇,孔子稱“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表明了他對“中庸”的高度肯定。
孔子說“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的根本精神是避免極端,“中庸”既體現了真理的本質,又體現了真理在實行中的適度和協(xié)調,因而事物就能按正常規(guī)律得到切實有效地運行發(fā)展。
雖然“中庸”二字在《論語》中只出現一次,但它體現的思想特征卻充分反映在孔子的其他言論中。孔子提出的“過猶不及”“和而不同”“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等觀點,都是中庸思想的具體體現。
接下來,先進入第一章。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帝王、諸侯、卿大夫聽政皆面南而坐。
孔子說:“冉雍啊,可以讓他治理政事。”
冉雍之前有寫到,也是孔子的弟子。冉雍每次在論語出現,基本都是正面的事情,也是孔子經常表揚的一個弟子。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寬厚,品行道德好。
所以孔子說可以讓冉雍去從政做官治理國家,就是肯定了冉雍有君王之才。
福利一:
來簡村,怎么少得了會員呢?大熊邀請你開會員啦,滿滿福利等你領,千萬權重為你助力文章。
詳情請點擊?簡書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領取福利啦!
福利二:
有獎征文,做青春勇士。大熊之影帶領小伙伴們給廣大文友發(fā)福利啦,快來為自己的青春歌頌一篇。
詳情請點擊?【歲月拾遺】專題第一季征文: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