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玄出品,《論語》解讀。
本章繼續品讀論語第六篇“雍也篇”。唯一直面談到“中庸”的一篇。
在上文品讀了“雍也可使南面”,上文開始進入論語第六篇“雍也篇”,這篇是孔子唯一一次直接說出“中庸”言論的一篇,孔子稱“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表明了他對“中庸”的高度肯定。
孔子說“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的根本精神是避免極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適當的度,“中庸”體現了真理在實行中的適度和協調,因而事物就能按正常規律得到切實有效地運行發展。
“雍也篇”第一章就是提到冉雍這個人,孔子的弟子,是孔子經常表揚的一個弟子。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寬厚,品行道德好。孔子肯定了他擁有擔任官職,治理國政的才能。
接下來這章也是提到冉雍問孔子。
仲弓問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簡。”
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
子曰:“雍之言然。”
仲弓就是冉雍。子桑伯子這個人記載不太詳細。
仲弓來問孔子桑伯子這個人怎么樣。
孔子說:“這個人還可以,他辦事簡要。”
仲弓說:“內心恭敬嚴肅,而行事簡要,像這樣來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嗎?如果態度馬虎粗疏,又辦事簡單草率,那不是太簡單了嗎?”
孔子說:“這話你說得對。”
這章可接上章來理解,通過冉雍和孔子的對話證明了冉雍可以從政做官治理國家。
冉雍認為做官應該居心嚴肅慎重而行為簡約,而不能居心簡約同時行為也簡約。居敬而行簡,就是為官治國要從大體著眼,抓關鍵而去除不必要的繁瑣枝節;居簡而行簡,講的是當官執政的人自己很散漫,好逸惡勞,管理上總是簡單粗略。前者是管理中的最高層次,而后者則是管理中的最低層次。
通俗的來理解就是,真正高級的領導做事要抓住事情的要領,而不是糾結于繁文瑣節,真正的把目光放在長遠的打算上;而底層次的管理者做事簡單散漫,好逸惡勞不作為,對事事都不上心。
企業是否能夠長久,關鍵就在于領導者管理者對自己管理的工作和員工的基本情況了解多少。領導者能夠掌握公司的實際情況,充分了解下屬,便能夠做出合乎公司發展和員工管理的制度方法。
從孔子時代來說,治理朝政,要政簡不繁,以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為百姓服務,才是理想的政治體制。這也是黎民百姓最欣賞最需要的統治方式。冉雍認識到了這個治理國家的好方法,所以,就連孔子也要夸贊他說得對。
接下來這章是相當哀傷的一段對話,證明了孔子對顏回的死亡是多么的惋惜。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是最好學的呢?”
孔子回答說:“一個叫顏回的弟子最好學,他從不遷怒于別人,也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只是很不幸他早早去世了。現在已經沒有他那樣的人,再也沒聽到有好學的人了。”
顏回可以說是孔子最欣賞的學生,他執著忘我,甘于清貧并且自得其樂,他的好學在很大程度是學習如何做一個有仁德修養的人。在孔子眼里顏回好學的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不遷怒于人,不犯同樣的錯誤。
“不遷怒,不貳過”,這六個字看上去很簡單,實際上卻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做到的,是特別高的一種境界。
所謂不遷怒,就是自己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有什么煩惱和憤怒不隨便發泄到別人身上去,凡事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推卸責任,不拿別人做自己的出氣筒,不遷怒是普通人難以修成的品格。
不貳過,就是說知錯就改,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人都會犯錯,成長就是學習過程,凡事經歷第一次都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但能做到不犯同樣錯誤的人是特別少的。
生命的長度有限,但寬度卻可以無限。顏回短命而亡,但是他的人生因為“好學”而充實,因為美好的德行而被后世奉為做人的楷模。所以,在這有限的生命里,我們應該積極學習如何做人,努力修養仁德,將自己的生活過得充實,讓自己的人生綻放異彩,站上歷史的舞臺。
福利一:
來簡村,怎么少得了會員呢?大熊邀請你開會員啦,滿滿福利等你領,千萬權重為你助力文章。
詳情請點擊?簡書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領取福利啦!
福利二:
有獎征文,做青春勇士。大熊之影帶領小伙伴們給廣大文友發福利啦,快來為自己的青春歌頌一篇。
詳情請點擊?【歲月拾遺】專題第一季征文: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