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到《朱永新教育小語》第三章的時候,我看到這個題目《教師是學生生命中的貴人》的時候,我記憶的閘門打開,不斷的去搜尋在我的生命中的算是貴人的老師,他們在我的學習的過程中給我鼓勵,引導著我不斷前行,他們講授的知識,我不記得多少了,但是至少他們說過的一些話,我還是記憶猶新。
1
教師是學生生命中的貴人,而非匠人。匠人只教書,不育人;貴人不但教書,而且育人。
教師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生精神生活的導師。只是這種精神生活更多是通過學科知識的傳授進行的。將品德教育,美德教育,習慣養成等等都將蘊藏在教育生活中,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之路。
教師是什么?曾經很多人,把教師比作春蠶,人類的工程師,蠟燭,園丁,但是我不這樣理解。
春蠶是“作繭自縛”、“春蠶到死絲方盡”是多么凄涼的畫面,而教師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都在綻放、都在譜寫美妙的樂章。春蠶顯然不是教師的形象。
人類靈魂的不可能是一臺機器,讓工程師任意修理,用某種工藝流程去塑造或者改變。而且,教師自己的靈魂又有誰去塑造呢?人類工程師的稱謂不符合教師的形象。
蠟燭,把自己燃燒照亮了別人。把教師看成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紅燭,把學習發展的前提建立在犧牲教師的基礎上,顯然不妥當,而且很荒唐。“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悲劇,不應在教師身上上演。
花的開放只能給園丁帶來感官的愉悅和工作的成就感。但是花無法影響園丁,而學生則不同,學生對教師的影響是巨大的,教育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相作用的過程。教師自己本身應該是一朵美麗的花。
2
教師究竟是什么?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與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的生命,是一對共同成長的伙伴。教師每天在神圣與平凡中行走,為未來和現在工作。教師首先是一個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必須做好一個人,爭取做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記住并學習的人。
教師不應該是悲壯的角色,應該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和孩子們 一起享受教育生活,由此,師生的生命彼此輝映,互相照亮。
教師是一個冒險甚至危險的職業。偉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師必須如履薄冰,盡最大努力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走向崇高。
教師與學生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是兩面一體:沒有教師,學生的學習無從談起;沒有學生,教師的存在失去意義。教育中遭遇的所有問題,既是學生的生命難題,也是教師面臨的生命難題。沒有教師的發展,永遠不會有學生的成長;沒有教師的幸福就不會有學生的幸福。
3
教師的三種境界:一是作為職業,視為付出勞動交換薪酬的謀生之所,他們或許兢兢業業卻難有創造。二是作為事業,視為實現個人價值的舞臺,他們渴望來自他人的肯定。三是作為志業,視為人生的最大理想,他們更希望與學生一起成長。
一個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天生不安分、永遠不會做夢的人。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不同。教師只有具有強烈的沖動、愿望、使命感,才能提出問題,才會自找“麻煩”,才能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
一個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并不知道他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
一個理想的教師應善于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生活中有一些人為什么喪失了激情?因為他發現不了自己的可愛之處和偉大之處。一個人永遠不會超過他追求的目標。同樣,一個人也永遠不會超過對自己的評價。
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有遠大的理想,不斷給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標,同時又要有激情。對一個成長中的教師來說,需要平靜的思考。但更需要激情的燃燒。
4
教師愛學生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相信每一個孩子。
學生的大腦不是空蕩蕩的容器,而是一口蘊藏著豐富水源的深井。教師的使命正是要引導學生挖掘自我這口井,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一口知識的泉水噴涌而出的“井”。教師要相信學生,面對不同的學生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求知的快樂、思考的快樂、創造的快樂,那么所有學生都可以成為學習上的成功者。教師要練就一雙慧眼,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孩子不斷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們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教師應該守住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應該關注到教師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孩子,特別是關注到被父母放棄的孩子。因為,在教師的心靈詞典里,沒有“放棄”一詞。
教師不是蠟燭,不是人類的工程師,不是春蠶,不是園丁,教師是學生的貴人,是學生生命成長之路上的引路人,把真正理解教育、做真正的教育作為生命意義的寄托。把各種品質教育蘊藏在傳授知識當中,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感到求知的快樂、思考的快樂、創造的快樂。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讀書學習,才能帶領學生不斷成長,開出絢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