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365計劃書的問題是:“假如給自己一天假,做三件有意義的事,你會做什么?”Fish讓我寫引導文案。很容易我就引到最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理想生活上,我這樣寫道:
“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腦子里第一個反應是:假如放一天假,做三件事難道不是睡覺,睡覺,睡覺嗎?還要做什么有意義的事呢?
但是轉念一想,嗯,這是一個好問題。
想起Susan Kuang的一篇文章《理想生活》,提到她與一位許久未見的美國朋友喝咖啡聊天:
他的背景和經歷連我都羨慕不已,可是聊天過程中,我聽得出他似乎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并沒有多滿意。于是,我問了他一個問題:假設現在你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你會去做些什么呢?他想了想說,他會花更多時間去旅行,開一個以健康創意沙拉為主題的餐廳,然后再做一個幫助大家管理身心健康的app。緊接著,他反問了我相同的問題。雖然問題是我問的,可事實上,我自己也沒真正思考過。于是,借此機會,我開始想象自己處于完全財務自由狀態時會渴望什么樣的生活,然后發現,即便是沒有經濟壓力,我的生活也不會有多大改變。這是我以前并沒有意識到的 ,那一刻我突然發現,原來我已經過上了自己的“理想生活”,盡管我離所謂的財務自由還很遙遠。
錢和時間是非常相似的東西,沒有過上理想生活的人們缺的可能是金錢,也同時是時間。Susan向朋友提問的問題,和我們今天的問題很相似,“假如你實現了財務自由”和“假如給你一天時間”一樣,做了一個理想假設。而這個時候,要做的三件有意義的事,大概就是在你沒有時間壓力的時候,特別渴望去做的事情,所以才對你有所意義吧。
所以今天的問題,其實是一個特別好的問題,可以幫我們想想,真正想做的是什么,真正想過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而這個生活,并不一定要等我們完全有錢了,完全有時間了,那其實是一個我們想象的“未來”,有些“理想生活”其實我們現在,就可以去享受。
上個月,我給朋友推薦了億萬老師的《幸福創造力》,她讀完之后告訴我說,這本書最觸動她的一句話就是“此刻就要幸福”。是呀,為何什么都要等待那個不存在的“未來”,為什么不能是現在?在迷茫困苦的時候,我曾經無數次地幻想美好的“未來”以安慰自己,如今,當我擺脫虛榮和欲望,放棄對未來的執著時,才發現,原來,“理想生活”不需要那么遙遠,它可以是現在。
”
前幾個禮拜上網絡自我探索課的時候,有兩次完成了“理想中的一天怎么過”的這個作業,從起床,一直到睡覺,每一個時間段我希望怎么過。在我第一次答案中,我發現這一天里除了工作的部分以外,個人生活、家庭生活這些都是現在就可以實現的。比如豐富而安靜的晨間routine,比如極簡的讓我怦然心動的生活角落,比如睡前的一杯紅酒??
而有些理想生活狀態是現在必須去做準備的,比如每天豐富的早餐,比如和孩子們一起完成的晚餐,再比如一些家庭習慣和規矩,這些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去達成。
再有些,則需要很多很多的時間去積淀,去努力。這一類,主要是事業。
寫著寫著,忽然就沉默了。因為覺得遙遠而不可觸碰。
可是,轉念一想,其實觸碰不到的是工作環境和成績,像工作室、作品、雜志或者書。但是工作內容我現在就已經在慢慢地進行,像畫、產品設計。收果子的只有少數的某些日子,相比那些一個又一個平淡的耕耘的日子的日子來說,這些日子只是些異彩,積淀了你這幅畫的基色的,是每天的一筆一畫。
所以,“理想生活”很遙遠嗎?
DAY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