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老公的一個大學同學從外地回來了,老公說下班了請她一起吃個飯。我們結婚的時候,她還隨了個大禮,后來她結婚的時候我們竟然不知道,現在她的孩子比我們的小孩還要大一歲,已經上幼兒園了。
下班以后我們回家開車帶著孩子就直接去了飯店,想著請別人吃飯遲到了肯定不好吧,于是急急忙忙的去了。去了把菜點好,她和老公帶著孩子過來了,小男孩抱著一個沒有開封的大火車玩具,我們以為是給他自己孩子買的,沒想到她過來就說這是送給我們孩子的,結果弄的我們手足無措,因為我們來的時候匆忙,給她的孩子啥都沒準備。
幸虧點的菜還算豐盛,飯前老公又去買了一瓶好酒。因為他們是老同學好久不見了,他的老公跟他們也是同行,所以聊的倒是很開心。倆個小孩玩了一會玩具,開始吃飯以后,我們小孩就坐到桌子旁邊吃飯去了,他們的小孩就跑去用他媽媽的手機看動畫片了,他媽媽說平時在外面不聽話了,把手機上的動畫片打開就立馬安靜了。看過很多這樣的孩子,在外面吃飯的時候一邊吃,一邊看著手機。
一聊起來就容易忘了時間,轉眼就九點半了,孩子可能沒有在外面這么長時間,也可能是瞌睡了,開始煩躁起來。把小汽車在地上擺一排,又說自己擺不好,我幫他擺了一下,他就直接把汽車拿著在地上摔了幾下,無論我說什么,都不樂意。他同學過來想要幫忙把玩具收一下,結果一下子大哭起來。這下他徹底崩潰了,怎么哄都哄不住了。
抱著下樓,老公把他們送走了,小家伙還賭氣的站在門口哭鬧,說不想回家要繼續玩,沒辦法我只好蹲在旁邊陪著。等這他爸把車開過來,小家伙說什么都不想上車,張著大嘴大聲哭鬧,剛好那會起風了,晚上還有點冷,一邊害怕孩子著涼,又害怕張著嘴把冷風吸進去了肚子又該不舒服了,想到這里我就開始有點不耐煩了,最后終于沒有忍住又開始指責老公說,聊天聊個沒完沒了的,都不知道看下時間。其實我真的很能理解他,所以整個晚上,我都一直很耐心的陪著孩子,盡量不讓孩子打擾他們敘舊。老朋友好久不見,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加上回來以后能一起吃飯喝酒聊天的朋友本來就少多了,所以這次這么好的機會,聊的忘了時間真的很正常。可就是突然就覺得很不耐煩了,而且一定要把這種不耐煩說出來心理才舒服了。其實說出來以后心理又開始愧疚又開始抱怨他了,明明自己想要理解他的,怎么到最后就變成指責和抱怨了。
后來一路上孩子都很乖的,到家以后迫不及待的開始玩開了,一直到十一點實在是困的撐不住了,倒頭就睡著了。
孩子睡著以后,老公跟我說,你知道嗎,你什么都挺好的就只有一個缺點,就是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開始埋怨指責他。我一想,確實是這樣的,有時候他有活動,回來的晚一些的時候,我絕對每次都會抱怨他回來太晚,導致孩子也不睡覺。其實說到抱怨,我早就知道最應該戒掉的惡習就是抱怨,抱怨是無能和無用的表現,我還經常給他說這些話,讓他戒掉抱怨,可實際生活中,我卻在不停的抱怨,指責。明知道這一點用處都沒有,明知道不應該這樣做,可還是每次都這樣做,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因為我的大腦已經習慣了用這樣的方式來回應類似的問題。這也就是柯維老師說的思維定式,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思維定式去思考,去行動。思維定式就像地球引力一樣難以改變,而只有思維轉換才能改變思維定式。
知道和做到之間真的相差太遠,因為中間隔著我們使用了很多年,已經使用的很熟練的思維定式,一旦遇到類似的情況,大腦就會本能的針對這種刺激,按照思維定式做出相應的同樣的反應。而想要打破思維定式,就必須啟用自我的元認知能力,切斷刺激和反應的回路,在遇到刺激時,立馬啟動元認知能力,提醒自己,你又要開始抱怨了,不要再采用之前無用的反回應方式了,你應該嘗試別的回應的辦法了。這很難,但并非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且一旦有過一次成功的經驗,就可能后面的改變越來越多。因為人總是依照自己的習慣行事,所以卓越不是一時的行為,而是一種習慣。所以一旦養成了好的習慣,好的習慣就會成為我們的一種思維定式,從而使我們很自然的一直使用好的習慣來行事。
今天寫下這篇文章,希望這是最后一次記錄抱怨和指責,從此以后,我的詞典里再也沒有這倆個詞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