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室友黑著臉回來,一邊放東西一邊咆哮:“怎么會有這種人!”
原來,她回家的時候,碰上了鄰居李大媽。李大媽有個女兒,也在北京,收入剛過 5000。
聽說室友的工資有小一萬,她特別不舒服,纏著問東問西。一直到室友承認自己過得也不怎么樣,工作又累、房租又貴,才心滿意足地離去。
我們一起吐槽了她好一會兒,但后來想想,估計李大媽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只是,這種人真的很奇怪,一邊喜歡問別人工資,一邊又想聽到別人比自家掙得少,或是過得不好,心里才舒坦。
這讓我想起一個朋友,她人長得好,家境也不錯。
高中的時候,不知道為什么,她總是被孤立,穿什么衣服都有人罵,做什么事都有人嘲諷,她自己也不明白到底是哪兒做得不好,得罪了這些人。
她是美術生,經常會在空間里發自己的畫,有幾個同學看到了,就在下面留言,盡是些很難聽的話。
其中一個還是美術生,說我朋友的畫結構不好、顏色搭配也很差。
后來,在一次校園美術比賽中,朋友拿了二等獎,這個家伙卻連初賽都沒通過。這個美術生惱羞成怒,向老師誣陷朋友作弊,結果被老師狠狠批評了一番。
有個讀者通過私信跟我說了一件事,他說自己高考失利,進了一所非重點院校。
大一的時候,他痛定思痛,決心努力學習,提高自己,可是身邊總有人嘲諷他。
早起讀英語,被這些人嘲諷 “只有笨鳥才需要先飛”;
上課提問題,被這些人嘲諷 “想奉承老師拿學分”;
去教室自習,被這些人嘲諷 “上課都沒學會才需要自習”;
晚上早早睡,被這些人嘲諷 “年紀輕輕怎么過老年人時間”。
雖然這些人真的很討厭,但是他卻說:
我不在乎別人怎么看,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也只有用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才是真正的成功。
由于健身的緣故,前段時間認識了一位大神,他跟我講了健身初期遇到的尷尬。
一開始,他把健身目標發在朋友圈,結果被很多人嘲諷。
他猶豫了,甚至開始懷疑自己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是錯了。
好在,他沒有放棄,并且在一年后成功練出馬甲線,向這些人甩出一記響亮的耳光。
不過,這些被打臉的人,并沒有死心,還是會偶爾說一些酸溜溜的話。
大神說,其實對他來說,健身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這些人之所以生氣,不過是在掩飾自身的無能。
他們生氣、憤怒、嘲笑,本質上是在羨慕自己無法擁有的東西。真那么厲害,自己先減個二十斤再說。
生活中,大多數人其實是很謙虛、內斂、平和。
但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喜歡戴著有色眼鏡,用心里的陰暗去涂抹別人的努力,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顯得不那么落魄。
真相是,他們羨慕卻得不到,自己不如意就想著別人也別好過。
另一個真相是,這些氣量狹小的人,永遠都只會覺得別人在炫耀,然后永遠都得不到。
有句話說的是:越缺什么,就越會炫耀什么。
反過來說:越覺得別人在炫耀什么,自己就越缺什么。
有一次一幫朋友出去玩,A 發現自己沒帶錢包,B 很爽快地借了錢給他。結果第二天,就聽到 A 在背后說 B 的壞話。大意是:她那么有錢,還不是因為嫁了個有錢的老公?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覺得,如果 A 沒有羨慕過 B 的生活,大概也不會覺得 B 在炫富吧?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 “槍打出頭鳥”,做人要低調。可是還有一個不得不承認,卻經常被忽略的事實:
真正的優點是藏不住的,能被隱藏起來的優點,只是因為你的優勢還不夠明顯。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被譽為 “乞丐王子”的犀利哥:凌亂銷魂的發型,憂郁深邃的眼神,究極華麗的風衣,時尚混搭的棉褲棉鞋,將眾網友瞬間秒殺。
我們不鼓勵炫耀,但是只要你做出想要改變的姿態,就一定會有人說你在炫耀。
因為看似習以為常的事,換一個情景,在對方看來就是赤裸裸的炫耀。
一句 “吃了嗎?”,在吃不飽飯的人眼里就是炫耀。
有個段子是這樣的:別人吃咸菜喝粥,我們在吃肉,不能分給別人一塊,但我們不叭噠嘴,這就是一種善良。
換句話說,當你和這些人差距越拉越大時,他們心里的天平就開始傾斜,最后崩塌,失了理智。
他們很痛苦,一句話就會讓他們傷心很久;他們很脆弱,一個眼神就能讓玻璃心碎一地。
好在,這些跟你都沒有關系,因為他們看世界的窗子是臟的,自然覺得整個世界都不干不凈。
轉念一想,有時候其實還要感謝他們,因為他們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你:
請遠離這些 “垃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