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可以有一個十分有趣的腦筋急轉彎,為什么現在遛狗的老人少了?答案是他們都去跳廣場舞啦!!
近兩年,廣場舞作為一種健身新時尚,至今已風靡大江南北,大街小巷,大場小場,尤其頗受中老年人的喜愛。
早晚飯后,不論是在社區廣場,商業廣場,還是寬闊的大馬路旁,甚至是一片普通的大空地上,都可以見到這樣一大簇人,他們組成整齊的隊伍,邁著驕傲的步伐,揮動著有力的手臂,伴隨著震耳欲聾般的網絡勁曲“交響樂”,做著一些類似于“舞蹈”的動作。
隊伍中,上到頭發花白的老者,下到還未學會說話的娃娃,中間的大嬸大媽,大爺大伯,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弟弟妹妹等等,全年齡地覆蓋了整個人群。他們如同軍隊般行進著,時不時還可能扭扭臀部,吆喝兩聲,蹦它兩下,將那氣吞萬里如虎的魄力詮釋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在局外人面前不怒自威的“高大上”效果。
只是,每天堅持慢跑五公里的我,雖然也被他們的精神深深震撼,很還是很難理解是何原因令他們天天樂此不疲,甚至讓某些大老爺們們“樂不思蜀”呢?
這個問題,在我被迫每日上下班觀察了N次之后,竟多少有點無師自通般的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內涵”。
一般來說,到現在,廣場舞已然形成了幾個分支,或可稱為幾大“派系”。傳統的廣場舞,被網友們戲稱為“僵尸舞”,是最正統原始的廣場舞鼻祖。此外,根據“僵尸舞”又演變出了現代的“交誼舞”、“健美操”、“街舞”等新型廣場舞。同傳統“僵尸舞”相比,后三項新兄弟雖然沒有“老大哥”在人數上的優勢,但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個人口味本就南轅北轍,廣場舞也是一樣,新三兄弟的出現也是需求細分的必然結果。
仔細觀察發現,傳統的“僵尸舞”覆蓋的層次人群最為廣泛,中老年人、家庭婦女、中小學生、大學生、甚至小部分白領、藍領(大部分充當觀眾)都包含在內。他們跳舞的目的大多在于輕度的身體鍛煉,適當的娛樂消遣。這也是傳統廣場舞最大的魅力,簡單,方便,快捷,安全。
選擇跳廣場舞的緣由除了鍛煉身體以外,還可能包括社交需求,這點在廣場“交誼舞”中尤其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中大多是中老年人,有煥發第五春的,有空虛寂寞冷的。因為在這個群體中,最大的樂趣應當是換著不同的舞伴,以不同的節奏和默契,獲得新鮮感、喜悅感、幸福感和滿足感。他們的目的應該不是以鍛煉身體為重,找回青春的感覺應當是他們選擇廣場“交誼舞”的最佳籌碼。這里要說一個老大爺,頭發全白,年紀應近七旬。每次我晚上回家都會在廣場上看到并在第一時間認出是他,而且每次他的舞伴都是不同的“美女”,今天是大嬸,明天是大媽,后天居然是個較為年輕的家庭婦女。開始我很是憤慨,認為大爺你一把年紀了竟然比我們年輕人還“猥瑣”,我們換人也沒這么快的呀!后來我發現每次這大爺都是第一個去的,最后一個走的,完全像打了興奮劑似的,并且當我有次偶爾看到了他在沒有舞伴而別人有舞伴的時候,他眼中的那份寂寞,實在教人心疼不已。我感同身受地想,到底都是男人,大家雖然喜好不同,但不妨礙去理解那“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的沉重話題。
至于選擇廣場“健美操”的群體,基本上和傳統“僵尸舞”的分布結構是相似的,只是在人數上有著質的差距,就好比是喜歡打籃球的人和喜歡打橄欖球的人一樣,只是小眾的選擇。這和運動強度上不無關系,“健美操”中跳的部分很多,一般嫌累的就不予選擇,敢于選擇的往往是身體素質相當優秀的人。這里也要說一個大爺,他大概五十上下,雖長得較為瘦小,卻是這里面跳的最棒的一個。要說棒到什么程度,可以這樣來形容,那節奏感、那協調感、那藝術感,都超過跳在最前方第一排的領舞大嬸了!因此,不管是圈內圈外,他的人氣都是相當之高。
廣場“街舞”同上面的師兄們相比,就更小眾了。他的群體一般都是傳統街舞里的時尚年輕人們進化過來的,可以說是最不像“廣場舞”的廣場舞。這樣也不是說,里面就沒有年紀大的人了,少點而已,但如果有,那往往都是極品大神級的。我就記著一個大叔,模仿天王邁克杰克遜的太空舞步十分有感覺,時不時便引來觀眾人群中的喝彩聲和尖叫聲,其中不乏銷魂的妹子,大叔聽了也是受用,更加賣力,跳了個滿身是汗。
廣場舞的好處多多,樂趣多多,但危害也多多。最讓人討厭的就是音響的聲音太大,嚴重影響到了居民們的生活作息。為此,產生了不少沖突,有時甚至還發生了流血事件,但不管怎樣,和平和諧永遠是互利共贏、兩全其美的最佳選擇。即是說,你跳你的舞,我跑我的步,你有你驕傲的身姿,我有我魔鬼的步伐。
記于二零一五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