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上一篇讀書筆記中分享了四象限法則,在四個象限中大家普遍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第三象限中,這也是大家時間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正確的做法是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第二象限上。
你可能會覺得,把時間放在第二象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啊,如果我不去管第三象限中那些緊急的事情,那些事情怎么辦呢?
作者建議我們應該想一想,怎么盡量減少第三象限的事務。
這時我們可以試試“猴子法則”。
把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事情想象成一只只活蹦亂跳的猴子,它們吱吱尖叫著跳上你的背,一只又一只,直到把你壓垮,如果你想解決這種困境,就得把背上的猴子一只一只地甩出去。這就是猴子法則。
“背上的猴子”是比爾·肯翁提出的一個有趣的理論,他認為很多事情并不是我們自己的事情,而是因為責任界限不清,而把別人的事情變成了自己的事情。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來通過一個書中的案例看看猴子是怎么偷偷地跑到你的背上的。
你在走廊上碰到一位同事,他說:“我遇到麻煩了,能不能和你談談?”于是你開始關切地聽他講述。結果這個問題果然很麻煩,你聽了半個小時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而且還沒法給出建議,于是你說:“這個問題很復雜,我現在沒有時間和你討論,讓我仔細想想,回頭咱們再談談。”此后,你的同事不時跑來問你:“那件事你考慮得怎么樣了?”“我們什么時候再談談?”
你有沒有意識到你已經背上了一個猴子?如果你還沒有發覺,讓我們用猴子法則來分析一下這個過程。
在你和你的同事遇到之前,誰的背上有猴子呢?很明顯,是同事的背上,你的背上并沒有猴子,甚至你都不知道猴子的存在。
你開始聽同事的傾述時,這只猴子已經悄悄向你背上邁出了一只腳。
你說“讓我仔細想想,回頭咱們再談談”時,這只猴子就已經完全地跳到了你的背上,這件事情變成了你的事,而你的同事變成了你的監督者,他只需要不時來看看你考慮得怎么樣就可以了。
看完這個分析,你是不是突然發現原來自己不知不覺間幫別人背了這么多的猴子。那你可能要問,難道在工作中我們就不能幫助同事了嗎?
幫當然是要幫的,但是一定要在確保能夠把自己的猴子照顧好之后,再去幫助別人,否則你收養了一大堆別人的猴子,卻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猴子,最后的結果就是你忙得要死,收獲卻是零。
2、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什么是猴子和猴子是怎么偷偷地跑到我們的背上,接下來我們看一下怎么甩掉自己身上的猴子,或者將猴子放回它原來的主人的背上。
作者在書中給了我們一些問題,請先回答這些問題吧,給出答案前請認真考慮,否則別人的猴子可能就要跳到你的背上了。
1、老板問:關于水利系統軟件的那個項目,想和你談一談。
2、部屬問:我們怎么解決項目預算超支的問題?
3、同事問:我什么時候能拿到這個軟件的操作說明書?
4、老婆問:明天下午能否和我一起逛街?
5、朋友問:這周六咱們一起去打羽毛球吧?
6、父母問;家里的空調壞了,換一個新的吧?
你想好回答了嗎?你的回答能甩掉猴子了嗎?讓我們把作者的回答和自己的回答比較一下吧。小強是這樣回答這些問題的:
1、回答老板:好的,老板,不過能否請你先發給我一份關于水利系統軟件的資料?
2、回答部屬:你有什么想法?能不能先請你做一個刪減成本的計劃案?
3、回答同事:我已經讓某某去做了,他會直接發給你。
4、回答老婆:老婆,下個月結婚紀念日的時候我陪你逛一整天,好嗎?
5、回答朋友:好啊,到時候你給我打電話,有時間我一定去。
6、回答父母:行啊,你們選好喜歡的品牌和款式,到時候我去買。
小強的回答既解決了問題,又沒有接過別人的猴子。怎么樣?甩開猴子的方法你掌握了嗎?如果還沒有就多看看小強的回答,多體會、揣摩一下吧。
總結一下,今天我分享了怎么甩掉背上的猴子,如果你還沒有掌握甩掉猴子的說話方法,不要太著急,這是一個需要刻意練習的過程。至少我們現在已經能夠分辨哪些猴子是你應該甩開的,有了這個意識,我們就一定能越做越好,早日擺脫“別人的猴子飼養員”這個身份,從第三象限逃離出來。
--END--
關于《小強升職記》的其他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