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不是歸納和整理,有序的雜物依然是雜物,整齊的垃圾還是垃圾。
斷舍離也不是丟東西,而是通過放棄和限制購買東西,讓自己達到人物相宜的“離”的狀態。
斷舍離強調“需要、適合、舒服”的,朋友也是這樣。
“心”的修煉最難,不僅知人難,自知更難。古人煉心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說要遵循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也就是“天人合一”。現在來理解,就是不僅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也要達到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這里的社會,可以理解為“家庭、組織、國家,或者同學圈、朋友圈、事業圈”等等。和諧統一,就是“找準自己的位置”。如何準確定位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這就牽扯到知人和自知了。這個圈子是個什么樣子,每個成員是個什么樣子,我在里面又是什么樣子?我的知識和能力體系對這個圈子有什么幫助?如果我想提升或改變自己的位置,我應該做哪些努力和改變?
古典老師說,“斷舍離最重要的是通過清理物品,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知道自己被什么困住,然后有意識的調整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真要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地步又何其難。幸好,古典老師通過本周“斷舍離”的講述,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方法,希望自己持續的踐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