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沒有邦原創文章】
如果是我,當然不干啦!
按照現在的法定退休年齡來看,那不就是忙完大半輩子,剛停下來享受人生時,生命就只剩下5~15年了。
這個人生假設是我在蔡康永的ins上看到的一條有趣內容:
如果沒有病痛,就不會有白血病、癌癥、糖尿病(心里苦的人可以多吃點糖)……
人們不用為看病難以及煩人的醫藥費所憂愁,不會有黑心醫院,21歲的魏則西不會離去,也不會有人為了買蘋果而去賣腎,因為沒有人會要你的腎,大家都健康無病痛。
更最重要的是可以比較坦然地接受生離死別。
我們有很長的時間與心理準備,去面對父母離世的那一天,生離死別這個課題或許可以變得不那么沉重。
我們還能選擇和自己同一年出生的人結婚,如此一來便不用獨自忍受愛人先你離世的悲痛。(我想得真是周到,捂臉)
生命里沒有了病痛,那么快樂會多上幾分嗎?人生從此會變得不一樣嗎?
我并不這樣認為!
??????
1.有些生命的奇跡,可能發生在65歲之后
人生因為不確定而充滿了魅力。
如果每個人的生命只有65歲,摩西奶奶就不可能在80歲的時候,因為畫畫而受世人所知道;
度邊淳一也不會有機會寫信問摩西奶奶,他現在才開始寫作會不會太遲,你也不會看到《男人這東西》這本書;
當然你也不會品嘗到肯德基好吃的老北京雞肉卷。
你也看不到宮崎駿爺爺更多好電影!
??????
2.沒有病痛刺激的生命個體,少了感知與敬畏心
既然沒有病痛,人不會生病,那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透支體力。
反正長期晚睡,熬夜打游戲,整夜通宵打麻將對身體沒有傷害,我們也不會因為過度縱欲失去健康而悲傷。
不再有親人意外離世,一切都是計劃之中。我們不再對生命有敬畏心,不再感受到世事的無常,眼淚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我們不懂失去是一種什么感覺,又談何珍惜?
沒有這種刺激,人的惰性程度可能會加重了!
??????
3.生命只有65年,估計會有很多前輩出版類似《如何過好這短暫的65年》的書吧?
燃鵝,你聽過很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說不定會特別焦慮,死亡的日子一天天逼近,而你還一事無成。
??????
4.會不會有人在64歲時犯罪,用盡一年去干壞事,反正到65歲就會死掉了。那這個世界會因此而變得更混亂吧?
5.生命只有65年,每個人卯足了勁去獲得想要的東西,競爭會比現在還激烈吧!每個人都在搶社會資源。不能拼爹媽的我們,估計混得更差勁!
……
或許你覺得接受這個條件活到65歲,人生會更幸福,可是上帝怎么可能對我們這么好?
生而為人,不受點苦難,不體驗孤獨與痛苦,喜怒與哀樂,在磨難中慢慢增長智慧,那還叫人生嗎?
文/司令chan
圖/henn_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