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覽
體驗人:Rebecca
體驗時間:2017年 3 月 1 日 -- 2017年 5 月 1 日
體驗產品:得到 IOS 版本
軟件版本:V2.7.0
設備型號:iPhone 6 plus
操作系統:iOS 10.3.1
2.用戶分析
目標用戶:渴望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人群
3.市場分析
我國經濟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經濟發展進入結構優化的新常態。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中產階級崛起,中產階級對消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對高品質或高服務的商品擁有較好的付費意愿。
居民消費結構發生改變,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為主的消費比例降低,人力資本投資為主的教育、文化、娛樂的新消費結構正在形成,消費結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
先了解一下得到APP目前的日活數,以下是易觀千帆的數據,月活201萬,月人均使用時長4.45h,日活在25萬左右,日人均使用時長為1.13h。
4.需求分析
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不管是起床、蹲坑、上下班通勤還是睡前,短短5分鐘聽一段音頻或者看一篇文章,長一點見識
收獲知識、觀點和談資:學習是有目的性的,要能get到成果——知識、觀點和談資,不斷提升自己
養成每天學習的習慣:通過每天五條知識新聞,和訂閱內容更新,跟進學習進度,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5.核心功能
5.1核心功能列舉
5.2核心功能分析
1、訂閱專欄
訂閱專欄邀請了各領域大咖來開設專欄,目前共有25個訂閱專欄,例如吳軍·硅谷來信,萬維鋼·精英日課,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等。訂閱專欄的核心是給用戶持續地輸出有價值的內容,同時定期在碎片化的時間內輸出有框架的知識。
以目前訂閱用戶數最多(截止5月1日,151,518人訂閱)的專欄【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舉例,每周更新、修訂、升級一個觀念,從財富自由、注意力、成長率等觀念出發,每周提出一個問題,引導用戶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再完成觀念升級。
這種形式的訂閱專欄不僅給用戶輸入知識,同時積極引導用戶參與思考并有所輸出,參與感的進一步加強有效地提高了用戶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效果。
2、知識新聞
每天更新5條5分鐘以內的免費行業分享、專欄精華。5分鐘這樣碎片化的時間,提供全球精英的分享干貨,并以音頻的形式呈現,大大提升了碎片化時間的價值。
欄目介紹:隨時掃描全球各界精英、各大媒體的新演講、新報告、新研究、新分享等等;網羅牛人的新思考、新感悟、新發現、新創造;重點關注商業、科技、管理、心理等領域。
Slogan:鏈接全球精英大腦,帶你一起認知升級。
適宜人群:希望隨時同步全球最新指示,快速get知識精華的人。
3、每天聽本書
把書里的框架和精華總結成30分鐘左右的書稿和語音,每天花30min就能聽完一本書了。在這里,要提一下語音與文字的區別,書里有些文字辭藻華麗,文采斐然,看的時候拍手叫好,然而如果念一遍,聽的人可能不知所云,也抓不到重點。因此放給用戶聽的音頻和文稿,必須經過口語化地處理,并且錄音頻的時候也需要注意語氣和停頓。
這一點得到做得非常好,他們請到了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就職于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具有豐富播音經驗的節目欄目主持人來做訂閱專欄的音頻轉述師,和每天聽本書的講述者。
4、學習激勵:學習進度、學習記錄和學習小組
作為一款知識付費產品,產出優質內容讓用戶學習是它的首要任務,而激勵用戶堅持學習則是它的次要任務。得到在激勵上主要有三個產品設計,分別是學習進度、學習記錄和學習小組。
學習進度將每天更新的知識新聞,用戶訂閱的專欄文章,和某些用戶未訂閱的專欄文章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在每天的學習進度時間軸上。每天的學習進度條代表今天學習的文章數占更新總文章數的百分比。學習進度對于從第一期就開始訂閱專欄來說比較合適,但是對插班生(后期訂閱專欄的用戶)來說,由于前面專欄文章還沒有補上,訂閱專欄的每日更新并不方便學習。不如根據用戶的訂閱時間來推送文章,每天推送的訂閱專欄文章是目前該用戶實際的學習進度。
學習記錄包含學習時間,閱讀書籍數,連續學習的天數,我的勛章(連續登陸天數、學習時間、連續打卡數等達到一定值送對應勛章)。
學習小組則是由訂閱同一專欄的用戶們組成的專欄學習社區,用戶在這里共同討論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分享學習感悟,組隊踐行深度閱讀深度思考和持續輸出。
6.商業模式
1、知識付費:訂閱專欄付費,每天聽本書付費,電子書付費;
2、賣實體商品:例如書和周邊商品,書包茶葉等。
3、線下大課:邏輯思維跨年演講,專欄作家線下大課等門票販賣。
7.總結
使用得到正好兩個月,平心而論,我很喜歡這款產品。總結部分,我們將從產品定義,功能總結,優劣勢分析與下一步發展四個方面展開講講。
先看看得到團隊自己對「得到」的定義:
「得到」,為你提供最省時間的高效知識服務。「羅輯思維」團隊出品,提倡碎片化學習方式,讓用戶短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知識。每天20分鐘,在這里學知識、長見識、擴展認知,終身成長。
知識大咖羅振宇、李笑來、李翔、劉雪楓、萬維鋼(同人于野)等集體入駐,為你量身打造獨家專欄。更有每天聽本書、說雜志、知識新聞、有料音頻、干貨電子書等板塊,內容包括商業、方法技能、互聯網、創業、心理學、文化、職場等等。晨起、睡前、馬桶上。利用碎片時間,聽懂一本好書、建立全球視野、升級自我認知。
只服務人群中2%的終身學習者,打造你的私人“翰林院”。
「得到」的核心功能板塊包括訂閱專欄、知識新聞、每天聽本書和電子書等,通過學習進度、學習記錄和學習小組來激勵用戶持續學習,通過文章筆記和留言沉淀下優質內容,同時通過知識付費、實體商品購買和線下課程門票販賣來盈利。
得到的優勢一是極大地利用了碎片化時間,錄制行業干貨音頻,嚴格控制音頻長度來進一步讓用戶實現短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知識。
二是在內容上精雕細琢。不管是知識新聞還是每天聽本書,都由專人提取精華內容,來講述給用戶。知識付費,最核心的還是知識的質量,做好內容以后就不怕沒有用戶。
三是行業大咖的資源。得到精選了各個領域的行業大咖,邀請他們入駐得到打造訂閱專欄。行業大咖本身的經歷與閱歷,使得他們產出的內容本身就極具價值;同時大咖還自帶粉絲,能為「得到」帶來更多的用戶;此時再利用好「得到」對于知識生產與消費的深入理解,設計相應的互動使得用戶有更高的參與感,能進一步促進用戶學習與自傳播。
目前的缺點主要有一是付費訂閱內容隔離,怎么讓用戶花有限的錢可以看到更多感興趣的內容是需要思考的。二是用戶使用app時間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面提供更有價值的內容也是需要進一步優化的。
關于「得到」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個性化推薦算法的應用。每天推送的知識新聞或者專欄文章增加一些個性化推薦算法,讓用戶能看到自己喜歡的內容。
二是進一步豐富知識內容,包含訂閱專欄,電子書,每天聽本書等等。
三是優化知識內容,將精華內容沉淀再沉淀。學習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碎片化的學習可能會導致知識的碎片化,而專欄需要解決碎片化的問題,將整體的內容組織成知識框架。
不得不說,羅胖團隊對知識付費的理解如李笑來所說,非常深入到位,期待「得到」早日成為我們的私人“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