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書簽約作者|米格格
03.喧鬧人群中的孤影
在大雜院里住著,最不缺少的就是熱鬧。這種熱鬧,絕非愉悅的氛圍,而是魚龍混雜。
我住的院子里,有的是單身姑娘和小伙兒,有的在附近歌廳里上班的,還有半夜夾著包潛逃、第二天被警察來詢問的。總之,形形色色都有,偶爾也讓我覺得害怕。
搬進出租屋幾個月后,我隔壁搬來了一對情侶,是在西單賣手機的。他們下班晚,通常到家都要10點以后了,叮叮當當地做飯,說話聲音特別大,完全不顧及周圍人要休息。我提醒過他們,可終究沒用。
后來想想,人的素質就體現在細節處,倘若心里沒有這個概念,怎么提醒也是沒用的。人與人在精神上的差距,就在于言行舉止能否主動考慮到別人的感受,不違背自己內心的同時,讓別人也覺得舒服,這是修養。
后來,二樓里面的房間有空出一間,我就搬走了。誰知道,就在我搬走兩個星期后,那對夫妻搬到了我樓上,依舊是叮叮當當、大聲喧嘩,我也只能忍了。搬到這個房間后,我對面住著的是一個在歌廳上班的女人,她被當地的一個中年男人養著,我開始極力地避免和她說話,因為內心害怕,但后來慢慢接觸,竟也能說上一兩句話,她也挺客氣的。
如今想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難處吧,只是未必都能告訴外人。
院子里大概住著20幾戶,都是一門一戶。那兒挺像一個縮小版的社會,各類人群,置身于他們中間,總能聽到或看到一些聞所未聞的故事。
在陌生人中間,你會感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甚至有點孤獨,因為沒有人認識你,關心你,見面至多只是打聲招呼,僅此而已。所以,在這個時候,能給你一絲溫暖的人,都會讓你銘記于心,沒齒難忘。
記得那次,我發了高燒。從中關村到五棵松那段路,我不知道自己怎么坐回來的。只是下車后,我已經感覺雙腿無力,不能再繼續走了,且頭疼得要爆炸。我蹲在路邊,像一個流浪的孩子。
行人匆匆而過,有人會看你兩眼,有人根本無視,城市那么大,人那么多,可那一刻我才知道,那些繁華與熱鬧都與自己無關。置身于千萬人之中,依然抹不去孤獨和無助。
我勉強坐上了公交車,回到了出租屋。我自己吃了一些常備的藥,以為睡一覺就好了,不料第二天卻更嚴重了。我打電話給住在附近的女友,幸好她做業務不用每天坐班,她騎著自行車把我帶到了醫院,掛號、問診、驗血、開藥,痛苦成那樣,也沒敢打電話給家里。
其實,我真的不知道女友會不會看到這篇文字,還記不記得當時的情形。若是看到,我也想對她說,我記得呢!謝謝。
再一個給過我溫暖的人,就是房東阿姨。大概因為我是北京女孩,和她女兒年紀相仿,她對我格外照顧。記得有一次,我發高燒在房間里躺著,她恰好有事過來,看我病成那個樣子,跑回家給我拿了退燒的百服寧,還給我煮了粥。那感覺,像是在家里享受媽媽的照顧,可我們畢竟只是萍水相逢,這份好如今想起還覺得感動。
人在什么時候最脆弱?我覺得,不是失業、失戀,是生病!當身體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來時,你會覺得那些情愛啊、金錢啊,全都是浮云了。
人,總得好好地、健康地活著,才能去戀愛、去奮斗。當然,也只有在脆弱得一句話就會淚飆的時候,才更能體會到世間冷暖,懂得珍惜與感恩。
謝謝你們,給過我照顧的,親密熟悉的朋友,萍水相逢的路人。
04.心有余悸的性騷擾
在那個院子里,經歷過被偷衣服的奇葩事,但最惡心的,還是性騷擾。
我隔壁住了一個典型的渣男,長得人模狗樣的,乍一看還像個人,后來聽院子里與他一起上班的同事說,XX特別渣。我當時不知道說的是他,偶然的一次在樓道碰見,知道都住隔壁,都點了一下頭,沒想到卻招來了麻煩。
想來,真的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說話,高冷一點兒也有好處。
那天夜里10點多,我都半睡著了。突然有人敲門,一個激靈嚇得我心砰砰直跳,見聲音一直不散,我透過貓眼看了一下,問是誰?他說,隔壁的,能借我用一下鼠標么?我給他拿了出去,就關了門,說明天再給我吧。
誰知道,十分鐘還沒過,他又開始敲門……我真的害怕了,但還是鼓足了勇氣,開了一個門縫,說干嘛?他遞給我鼠標。我搶了過去,就關了門。他還想說什么,我沒有理會,但說真的,腿已經發軟了。
現在想起來,我覺得特遺憾。
當時,我應該貼一張白面饃,不開燈,拿著手電筒往下巴往上一照,給他打開門,看看他怎么尖叫?現在腦子里預演,都覺得很過癮。只可惜,那時候還小,不太會整人。想想歲月給我們的不只是年齡,還有成熟和對付惡人的智慧與手段。
第二天,我把這件事跟附近住的朋友說了,讓她和男友晚上過來陪我。陪了我兩三天以后,隔壁的渣男大概知道了我周圍有“死黨”,就沒再去騷擾我。之后每次在樓道里碰見,我就視他為空氣。
有了那次經歷后,我長了教訓,在這個地方住著,永遠不能主動跟任何人講話,因為你不了解他的底細,不知他的心思。
我的閨蜜曉白是個特純善的姑娘,在她身上,我總能看到曾經的自己。當她在任何事情上都跟我談及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情意時,我總忍不住好心提醒她:“姑娘,這世界不總是好人。”
不是給純善的人潑冷水,只是想說,在秉持善良友好的同時,也當存一份戒心。尤其是獨身在外奮斗的姑娘們,保護好自己是一切的前提。
05.適應一個人的生活
住在城中村,其實是挺寂寞的一件事。周圍沒有什么能說上話的人,想去做點兒什么,都只能獨來獨往。我在中關村那家公司干了沒多久,就主動辭職了,關于工作中的這些事情,以后找機會再說。反正,我辭職的時候,手里沒多少錢,勉強夠度日而已。
我以為,應該挺快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卻沒想到,這一找竟捱了兩三個月。如果在家里生活,兩三個月也不算什么,但在外面生活,吃喝住行全靠自己,挺難的。那兩三個月,真的是把北京的四九城全都轉遍了,可就是找不見一個容身之所。
那段日子,每天吃的是水煮白菜豆腐,配著饅頭。我是最討厭吃饅頭的,但是饅頭的成本比較低,我還能多吃幾頓,以免被餓死哈。
那年夏天雨水特別多,白天院子里的人都去上班了,安靜得很,我一個人躺在床上聽著滴滴答答的雨聲,用手機放著《白狐》,滿腦子就那一句話:“千年等待,千年孤獨……”是啊,我很孤獨。
后來,我高中的同學W搬來與我同住,而她也在找工作。一個人的孤獨,變成了兩個人的寂寞。不久后,W在大望路那邊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坐728漫長跋涉到東部繁華地帶,而我還在找活路。某個周一,我去了附近的培訓學校,找到了一份做市場專員的工作。相比以前在中觀村上班,這次工作近多了,幾站地而已。
第一次開工資,因為只干了10天,就開了400塊錢。那點錢真的不算什么,可在當時的情境下,我卻覺得是救命的稻草。那種感覺,是后來拿到1W+的工資無法比的,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終于能活下去了!
是,日子總算是安穩了下來,賺得不太多,但足夠生活的。每到周末,W都迫不及待地回家,而我的周末幾乎都是在石景山圖書館度過的。早上起來吃了飯就去,午飯也在那兒解決,一直待到晚上再回去。偶爾,也會借閱一些書回來看,雖說是一個人,可過得挺充實的,畢竟能喂飽自己,能有精神食糧,就是勝利的第一步。
想想也是在那個時候,我學會了一個人獨處,也習慣了一個人去做任何事。一個人到醫院看病,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
有人問過我:“你一個人逛什么勁兒啊?”
其實吧,還真挺好的,一個人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不用問身邊人的意見,不用幫她挑來撿去,能節省不少的時間。到現在,我還是經常一個人去商場、去電影院,或者干脆就自己開車去人少的地方待著,帶上兩本喜歡的書,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愜意。
人生沒有哪一段歲月是枉費的,一個人的時候,往往也是成長最快的日子。
(待續)
回看和繼續閱讀,請點擊下面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