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學習力的關鍵是什么?
有一種學習力我一定要推薦給你。它是普遍適用于學習的一個原則,像武學秘籍“九陰真經”一樣,掌握了它,不管是各個學科的學習,甚至記憶、情緒等等認知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這種能力叫做“元認知”。元(meta)是“關于……的知識”的意思,元認知就是關于自我認知的知識。
不過,這可不是什么新鮮的學習方法論了,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已經暗示過他的弟子子路:“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說:子路啊,我告訴你對待學問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智慧。
也就是說,你既要知道你知識的邊界在哪,也要知道你無知的程度有多少。
元認知是孩子學習的好幫手
從現代腦科學的角度看,元認知是一種有意識的控制,和反思自己已有知識的能力,是由大腦的司令部,前額葉皮層掌管的高階認知技能。
最近有一句流行語,很多人喜歡戲謔別人一句:“你心里難道沒點數嗎?”老實說,我這個腦認知科學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一開始想到的是:不能怪這個人,可能他的元認知能力不行,他關于自我的認知不夠,無法理性地覺察、評估和控制自己的想法和狀態,他心里是真的沒數啊。
玩笑歸玩笑,很多研究發現,心里有數很重要。那些元認知能力好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會比較好。我也發現,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不是靠死讀書來學習的,而是善于監控和調節自己的學習狀態。
如果遇到一道數學難題,他不會急著找答案,而是首先問自己:“這個問題要求我做什么?老師為什么給我這個問題?這與我在數學課上學的東西有哪些聯系?啊!我想起來了,我在課堂上看到過類似問題,那么,肯定有一個相應的數學公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然后,他就可以查找書本或者回憶公式,找到正確答案。也就是說,善用元認知策略的學生,他會從知識點的表面結構出發,找到問題的深層知識結構。
你可能想說,感覺元認知策略是大孩子才能掌握的,我家寶寶能做到嗎?以前的研究人員確實認為,學齡前兒童對自己的心理狀態無法進行深入的反思。
跟以前的假設相反,新研究成果發現小孩子也有元認知能力。即使是3歲的孩子,也有反思自己知識的能力。他們能夠衡量自己的記憶,并且根據自己對記憶的評估來下決定。
你已經知道孩子有學習元認知策略的能力了,具體該怎么培養呢?
1.元認知策略三階段:準備、應用和監控、反饋
首先,你可以把元認知策略分為三個階段:準備、應用和監控、反饋。
我拿數學題做例子,孩子對數學很感興趣,你覺得是時候教孩子乘法了。你可能首先做準備,先替孩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知識,找什么資源。這是準備的部分。然后再找一些接地氣的數學應用題給孩子做,都是需要用到乘法的題目。這一部分是應用。最后你不僅監控了孩子學習的進程,還給孩子算分數,給他學習效果的反饋。
不過,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元認知策略的三個階段不是嚴格按照順序進行的,更可能是以交互的方式,平行進行的。比如你監控到孩子做題的時候錯誤率很高,于是你打破順序,重新準備背景資料,降低難度。
2.做孩子的“元認知發聲器”
另外,由于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特別是能表達他自己心理過程的元認知詞匯不夠。所以,即使他有元認知能力,他可能也無法順利地告訴你他的心理過程。需要你暫時充當他的“元認知發聲器”,多跟他談話,鼓勵他洞察自己的學習狀態,把心理狀態說出來或是幫他說出來。
還是拿數學題的例子,你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目標,并且引導他:“寶寶,我們今天要學會十以內的乘法,你知道我們可以去哪兒找這些知識呢?”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覺察到他知道什么,孩子可能回答說:“老師說過可以對照口訣表。”于是你跟孩子一起找到了乘法口訣表。
做題的時候,你監控到,孩子無法將乘法口訣遷移到應用題上,你可以說:“寶寶,我發現你有好幾道題都沒做對。我們現在的問題是,雖然查得到口訣表,但還是不知道怎么應用,你覺得是不是啊?”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覺察到他不知道什么,這就是元認知的反思過程。
3.幫助孩子準確地估計自己的能力
為什么“讓孩子覺察到他不知道什么”這么重要呢?一般人總是相信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忽視了自己可能不知道的知識,他們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別人的能力。
克服這種傾向的解毒劑是元認知能力,就是能夠思考和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局限。比如有一項研究發現,經過元認知培訓的學生,能夠準確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在化學期末考試中得分更高了。而且,我想強調的是,這個效果當然不僅限于化學,元認知培訓可以應用于所有的學習過程中。
一旦孩子能夠意識到“我以為這個知識點我會做,但其實我還不理解”,那么他就能調整他的學習模式,在自己最弱的地方做好準備。
怎么做能幫助孩子準確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呢?每次給孩子練習、測試之前,都先讓他們預測一下他們的成績。比如,讓孩子彈鋼琴的時候,問問他:“你覺得順利完成鋼琴考級要花多長時間?”
然后,及時給孩子反饋,比如:“你覺得一個月就能練習完考級的曲子了,不過,你今晚只練熟了一小部分,照這個速度我們可能無法順利考級。現在有兩個方案,要么我們加長練習的時間,要么我們修改一下考級的計劃,你覺得怎么樣?”
不斷根據反饋,修改個人的學習計劃,孩子對自己能力的估計也會越來越準確。
最后我要叨叨一下,很多孩子容易高估自己,原因是他們的父母本身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待。我們希望孩子能成功,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有競爭力,所以我們總希望他能做得更好。這樣的心理也會影響到孩子對自己能力的估計。如果你想提升孩子的元認知能力,那么你也要對孩子有一個理性的認知,不要過高或者過低地評價他。
今日總結
元認知是關于我們對自身認知的知識、覺察,使用元認知策略能讓孩子更好地思考和學習。
元認知策略包括學習前的準備、學習的應用和監控,以及反饋。這個過程中你要做孩子的“元認知發聲器”,多跟孩子談話,鼓勵他洞察自己的學習狀態,并且幫助他正確估計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需要強調的是,元認知能力我們可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抓住恰當的時機傳授給他們,這是提升他們學習力的行之有效的小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