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要說“這幾天狀態不好”了。意識到自己經常“狀態不好”,忽然有種內疚感滋生了出來。為什么要內疚?對誰感到內疚?是內疚還是擔心被人恥笑?
“你怎么動不動就狀態不好?是逃避吧,或者根本就是借口!讓自己心安理得地呆在舒適圈里的借口!”
“不是借口,是事實。每天只想睡覺,渾身跟注了水銀一樣沉重,沒有胃口。”
“當你需要自己狀態不好的時候,自然就會有這些反應了,切!”
“我干嘛需要‘狀態不好’?我干嘛給自己找罪受?!”
“因為逃避啊,因為你不想做功課啊,因為你倦怠于精進啊,因為你沉溺于享受啊,因為你想改變啊!”
“我至于嗎?我有那么不堪嗎?這條路是我自己選擇的,我干嘛不想精進啊?!……等等,你說‘我想改變’是什么意思?”
“就是改變現狀啊。現狀是你每天都在做功課,每天按照計劃好的軌跡進行,時間久了你開始厭煩這一套循規蹈矩了,你不想再以這樣的軌跡日復一日,你想要每天的日子有點兒變化,有新鮮感,或言之,你對于每天設計好的該做的事情開始煩膩了!”
“這個……我……從來沒想過。可是……我的確身體不舒服啊,每次生理期前我都會很不舒服的。而且出去旅行了四天,身體很疲憊,好像一直在補覺,總也睡不醒……這不是我故意的呀!我也想早起做功課,可就是起不來。我也想象過去那樣,每天緊趕慢趕地做功課,生怕做不完,可我現在就是提不起精神……”
“你的身體固然需要休息,生理期臨近時你固然會有不適的反應,可是你敢否認我剛才說的話嗎?你敢說你心里一點兒都沒有‘換個過日子的方式’的想法嗎?你敢說你沒有故意放縱自己嗎?別自欺欺人了!重點是你心里在想什么,而不是你身體接收到了什么,因為身體上接收到的,八成都是心理釋放出來的,是心理制造出來且就盼著身體接收的,然后你再用身體接收到的各種不適感來說服自己,給自己一個合理化的理由,于是你就可以很坦然地縱容自己了。”
“你!我……”
“怎么樣,啞口無言吧?自知理虧了吧?被我說到重點了吧?哼哼!”
“好吧,也許你是對的。不過,如果你是對的,如果這根本就是我對自己玩的把戲,那么我需要時間消化一下,才能完全戳穿它,從而停止認同。不要逼我了。退下吧。”
……
以上是我自己的心理活動,先擱置一邊。
……
兩天沒出門了,傍晚時忽然厭倦了,覺得自己該出去呼吸一些新鮮空氣,于是三下五除二熨好出門的一身衣服,沒有化妝只是抹了防曬,抓起信封包,把手機和鑰匙丟了進去。本來手機都不想帶的,但是因為支付寶、會員卡之類的都在手機里,比帶張銀行卡和其他七七八八的卡片更方便,登上鞋子,關了燈,出了門。
走在路上,腦子里不禁還在回想著這兩天看的韓劇《W兩個世界》。很多事情是巧合嗎,我覺得不是。我正處于這個階段,所以讀到的書、看到的劇、瀏覽過的文章都是幻相的證明,竟然都與孤獨、無常、假象、夢幻等等相關。《W兩個世界》是一部“腦洞大開”的劇,不過我倒認為很有啟示的意義。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等我把結局看完再做總評吧。
我大概有點兒明白了精神分裂癥的感覺和患者的痛苦,他們跟我們的不同之處僅在于:我們偶爾分裂后還可以自主意識回到相對而言的現實;但他們的意識無法自主,二元下的現實和幻相分不清楚,把幻相活成了現實,把現實當成了幻相,比如電影《美麗心靈》中的男主人公約翰納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