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個人成長,可以分成五大塊。
1、到哪里去(以終為始)
2、如何去(依靠實力)
3、從哪里出發(fā)(以始為終)
4、終和始的關系
5、根系(健康-家庭關系-部分個人價值觀)
一、到哪里去(以終為始)
1、目標(階段性任務)
做事肯定是要有一個目標的,就比如我的群里每個月初做生命之花,做月目標,月底要復盤總結,階段性目標的制定具體可以參考SMART原則。
但是注意這個目標一定是階段性的,因為隨著眼界和經歷的提升,目標肯定會變,我不認為這是一個人沒有定性的表現。專注僅僅是指當下,指的是你集中精力于你手頭的事情。
2、? 愿景
分為視野和格局
視野是由外到內的,是外界對你的影響,因為你見得人多了,經歷的事情多了,所以視野自然就開闊了。
格局是由內到外的,當你面對撲面而來的信息、數據、是是非非等,自己形成的一套屬于自己的系統(tǒng)方法,去看待這個世界。更深一步說,我認為這個就是你的思維方式、心智模式的意思。
3、? 方法:
很簡單也很難,就是走出去,多嘗試,見我的那篇文章《我們一直在談論策略方法,其實本質就這一點》或者說像少俠所說的人事網書。
4、? 注意點:
這里專門提一點,叫做大事件的影響,某一件大事,如天災人禍,或者某一個人可能會對你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讓你對你之前的所有的認知一夜崩塌,不一定人人會發(fā)生,但萬一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要提前準備,轉變思維,因為這也可能是一個契機,但不一定都能把握住,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
二 、如何去
就是一個詞,能力,或者叫實力。凡事的背后都是某種能力的體現。
1、能力我將其分為兩大類,硬實力和軟實力,每一類再分為兩小類。
硬實力就是和錢有關的,根據和錢的關系又分為硬中硬和硬中軟。
a、硬中硬
直接和錢有關的技能,例如資產配置、風控、投資等。注意這些是能力,而不是說你具備財務、會計就是擁有硬中硬實力了,這個只算是知識層面。
好的做法就是越早渡過生存期越好,越快進入財務自由越好,當然財務自由的定義因人而異,而且正如前文所說,階段性目標是不一樣的。
之所以直接和錢有關技能稱之謂硬中硬,因為錢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一種信任。代表著某種自由。
錢不是萬惡之源,關鍵看使用錢的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不能本末倒置。
b、硬中軟
就是可以轉化為錢的技能,例如大部分職業(yè)都屬于此類。
這里有幾個注意點:
硬中軟更容易受時間和空間影響,所以一定要關注行業(yè)趨勢,因為有可能今天你能力很強,結果一年后你的技能已經被計算機代替了或者說由于人們的生活習慣改變了導致消亡了。
不要焦慮性學習,例如一言不合就去學英語,一言不合就去健身,一言不合就去買書讀書。
不要把手段當目的,認清你學習的動機,去學英語,然后呢。。。去讀書,然后呢。。。追去興趣、屬于愛好層面的可以忽略此段話。
軟實力就是屬于比較虛的層面,從是后天悉得還是先天具有的百分比也分為兩類。
c、軟中硬
更加的屬于先天具有的部分。例如真誠、靠譜、健康的人格等,別以為這些屬于很虛的層面,最后真正所謂的從優(yōu)秀到卓越,從10到100,這些才是真正的決定因素。
d、軟中軟
相對而言可以靠后天悉得的,主要是指與人打交道的能力,例如溝通、演講、玩商(會玩的能力),包括顏值、氣質等我也歸為此類。
2、關于能力提升的方法論
最重要的是兩點:時間管理和復盤反思。另外過程中要注意幾點
a、先說時間管理:
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
一切能力提升的背后都透漏著時間管理;
時間是唯一公平的東西;
所謂的積累和復利其實就是時間的力量;
所用的方法論有以下幾點:
10000小時天才理論
7-2-1法則
二八法則及二八法則的高階應用
可參考文章《你之所以羨慕別人,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
b、過程策略,包括積極主動和要事第一
所謂積極主動,理論依據就是內歸因,天下大事分為三種: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我們能掌控的只有自己,所以只能內歸因,而這就屬于積極主動的高階應用,凡事不要過于依賴他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以及快速執(zhí)行的行動。
第二個叫要事第一,其實就是所謂的分清重要和緊急,可以參考文章《五個模型助你職場快速成長》
c、復盤反思
決定你成長的方向和速度。記錄時間的目的其實是來復盤反思的,從而進行改進和調整。所以你要想高速成長,你想找準前進方向,通過復盤反思即可。
三、從哪里出發(fā),就是以始為終
簡單來說就是探索自己,一是興趣,相對而言變化比較大,二是價值觀,相對來說比較穩(wěn)定,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文章《探索未知的自己》
四、終和始的關系
1、始
始是建立在獨立人格以及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的。缺少這兩點,都不是真正的始,或者說缺少這兩點都不足夠穩(wěn)定,這也是我們要建立自己思維體系的關鍵。
但做事要有一個終,一是能夠檢驗,二是顯得比較落地,不然總是給人很飄的感覺。所謂的情懷不能當飯吃就是這個意思。
2、終
大部分做事是從終出發(fā)的,這也符合常理,比如在我們回答我想要什么時,就是在以終為目的,但階段性的要回歸到你的始。
不知道始,或者說做事不從始出發(fā),那么可能成功了但不夠快樂。有可能你飛的高,但你飛的不爽。
3、二者關系
任何事都是兩頭湊,剛開始可能是從終出發(fā),但逐步的會加入始的元素,慢慢調和二者的比率,理想的就是終就是始,始就是終。
五、根系
說了這么多,其實還有一個根系問題,也就是隱藏在上述幾點的基礎,
一共三點,健康、家庭關系還有個人價值觀的一部分。
六、總結:
1、到哪里去(以終為始)
2、如何去(依靠實力)
3、從哪里出發(fā)(以始為終)
4、終和始的關系
5、根系(健康-家庭關系-部分個人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