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太多的時候過得不快樂,因為我一直在追尋,追尋著我所謂的幸福。我成天問自己,這是你要的生活嗎?你在做你喜歡你認為有意義的事嗎?我會回答自己,不是。
為什么呢?因為我做著那些我想做的事,卻又懷疑著要不要堅持。
有人會說,這話題太煩人了,那你就堅持去做你喜歡的事不就成了嗎?在這里說個屁啊?可我有些想法必須得說說。
其實從真正的意義上來講,不是因為我做的事我多不喜歡,多沒有意義,我才不快樂。而是因為我他媽的一直在問我自己,這么做到底有沒有意義?太多的追問和尋找讓我忽視當下,沒有做好當下的事情。因為當下的事做不好,所以我就越討厭,越找不到意義,結果陷入了惡性循環中。
意義不是找出來的,是做出來的。當你真正的做好你的事,意義就會從中顯現出來,你就會得到更大的樂趣。
為什么我一直問自己做的事有沒有意義?為什么我一直在追尋?因為我從來都不肯定。我從來都不相信不堅定我要不要繼續做那些我還喜歡的事,因為我對這些事的價值和回報充滿了懷疑,我看不到結果在哪里。
但是今天,我終于說服了我自己。從另一種心境看到了我所做的事情的價值。那就是我們所做的事情的價值,不僅僅要從外界來評看,更需要從自身來評看。
例如,我們花很多時間讀書,每天忙完學習或工作后,犧牲自己的部分睡眠時間來投入其中。在外界看來,讀那些文學類、心理類等等和自己的職業沒多大關系的書,真的沒什么卵用。
因為對于大部分的人來說,讀書改變你的命運了嗎?讀書讓你掙多少錢了嗎?沒有。只有少的可憐的人,成為了寫手,作家,賺了錢。這些人,讀書可能真的改變了他人生的際遇。那像我們這些愛讀書的普通人呢?我們看的書從外界來看,好像真的沒有什么效益。知識轉化為財富就那么難嗎,是啊,是挺難的。
但是對于自身來說呢?讀書是一種身體心靈上的雙重享受。它是我們內心的安慰,精神的成長,靈魂的喜悅,探索的樂趣。所以當我們收獲了這樣的身心情感體驗時,還能用有用沒用來衡量嗎?
就像有很多人,他們成不了音樂家,當不了歌手,那為什么他們依舊用修長的手指按下跳動的黑白琴鍵,背著吉他去清冷的街頭唱動人心魂的歌曲。
我會想,你丫付出這么多,如果別人看不到,也沒人給你錢,你做它干什么呢?就你有情懷,有追求,有生活嗎?哎,還真想對了,就是這樣,我不關心別人對于此事的態度,我去做只是因為它是我生活的我生命的一部分,不為了得到什么,僅僅只是為了自己內心的成長,自己對于生活的精神需要。
如果一直都去想價值,想意義,想自己能得到多少,那么很多事都沒發做了。我希望做事的時候能不忘初心就足夠了。就像我去學了英語口語,在我還沒有學好它的時候,我就已經在想,我學好了后能干什么呢?當英語老師嗎?我可不是這個專業的啊!事實是我想的太多,貪欲太多,根本不需要去想這些,問問自己的初心就可以了。
我的初心是什么?很簡單,沒有明確的目的,僅僅是想看美劇的時候不再需要字幕了,唱英文歌的時候感覺會爽,讀英文原著的時候會覺得有味道,和外國人交流的時候也許能交到朋友了……我能看到一個有點不同的更寬廣的世界了。這就足夠了,若是給給這件事增添了別的東西,也許就沒有意思了。
讀書,音樂,英文,演講……很多東西別人看不到,是你自己內在的深化的東西。也許沒人給你肯定,也沒有什么收益,那我們還做不做呢?做!因為這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啊,不管別人怎么認為,我知道我們的生活只有這樣才完整。就像有人需要女朋友、男朋友一樣,我們的生活也需要這些東西。
當你堅持做下來的時候,其中的意義或許自然而然的就顯現出來了。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要計算回報率,如果是為了一些這樣那樣的回報,當你得不到時,就會有失落,有退縮,會放棄很多東西。很多事去做了,并不一定要得到世俗中所有人都想得到的東西,如果做這些事讓你感到快樂,你享受其中,那么你的收益就是情感,就是體驗,很寶貴并且無法用價格衡量。
所以,不需要糾結自己該不該做一些事,有多大的回報率,很多事不是為了錢,為了回報才做的,而是為了生活,這樣生活你才覺得你是在活著,并活出了自己。
我想明白這些的時候,我知道,我終于說服了我自己。不需要那么累,不需要總是追尋意義,不需要想到底有沒有用,不需要考慮有多少收益,不需要懷疑自己做這些事的價值在哪里。有很多事情僅僅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不需要有他人的肯定,我們堅持只是因為有他們才完整,才叫做生活。
能夠在現實的生活條件下,盡可能的活出自己希望的樣子,盡可能的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