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讀《三國演義》,還是在小學時代。
初讀前,本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很多很多的三國故事,但是真正讀起來才發現自己完全是個小傻瓜。前十回除了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呂布戲貂蟬,其他故事完全是第一次看到,很多人物也是第一次知道他們的存在。
后面發生的事,和很多讀者一樣——我整個人完全被這本書吸住了!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忘記了在上物理課,沒有忘記的是——書中的英雄們逐一退場,讀著讀著就哭了……尤其是諸葛丞相之死,讓我難過了很久才緩過勁來。
我之所以如此難過,是因為當初——臥龍出山,簡直就是神仙下凡!
他是來拯救劉關張、拯救黎民百姓、匡扶大漢江山的,所以他可以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藤甲軍、火燒上方谷……他可以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祭星借東風、彈琴退敵兵……他可以發明諸葛弩、發明孔明燈、發明八卦陣、發明木牛流馬、發明噴火獸、甚至發明了饅頭!但是,他竟然死了!
其實,我的內心早就開始難過了……
鳳雛死了,我很難過,但是沒關系,劉關張還在、五虎將還在、臥龍還在!
武圣死了,我在流淚,但是沒關系,劉備張飛一定會為你報仇的!臥龍還在!
可是為什么張飛也死了?為什么劉備也死了?說好了一起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為什么你們都走了?為什么劉阿斗這么蠢?為什么司馬懿活這么久?沒關系!臥龍還在!
但是,食少事煩、鞠躬盡瘁的丞相他累了啊!
沒事,他會七星借命之法,還能多活12年,一定夠他用了!可是為什么魏延你卻在這個時候出現了?甚至連得到丞相真傳的姜維,也死了!
都死了,都死了,英雄慢慢地都死了……
于是,當時我毅然決然的決定再讀一遍
本想著讓臥龍復活,可是再一次讀到臥龍去世的時候,我不得不接受了這個現實:諸葛亮已經死了,歷史結局不會因為我重讀了一遍書而有所不同……
我實在太喜歡諸葛丞相、太喜歡三國的故事了,所以讀了一遍又一遍
從喜歡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慢慢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幾乎每個三國人物都存在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優點和致命缺陷,而且他們往往都恰好死在性格缺陷上面。
比如被稱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一代豪杰呂布,胯下赤兔馬,手中方天戟,在武力方面近乎天下無敵;但是他卻毫無道德底線,真是枉費了他的好名字“奉先”。他屢次背叛盟友——為了權力和好馬,他殺了丁原;為了美女和欲望,他殺了董卓;趁曹操攻取徐州,他偷襲了濮陽;趁劉備奉旨討袁術,他奪取了徐州……呂布因人品污點而盡失外援、不得人心,最后因劉備一句 “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而斷送性命。為了利益,連干爹都殺的人,誰敢用?做人要有底線,不能見利忘義。
關羽是忠義的化身,而且他熟讀兵法、武藝高強,所以他百戰百勝、英雄事跡無數;但是他過于心高氣傲,懟黃忠——“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懟馬超——寫書信挑釁比武,排擠同事;懟劉封——“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有亂也”;懟孫權——“虎女安肯嫁犬子!”把同事和對手都惹毛了,所以在他痛失荊州的時候,腹背受敵;在他敗走麥城的時候,無人搭救;最后連腦袋都被對手砍了裝在盒子里當禮物。下場慘到讓人不忍直視,只能嘆息英雄末路。做人要謙虛和氣,不要懟天懟地。
其實,所有人都在時代大潮里起起伏伏,一時得勢不必得意,一時失意也會有翻身機會。英雄也好,諸侯也罷,任何人到最后都是一抔黃土;任何事到最后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如同開篇詩那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所以,做人要大氣一些,凡是要看開些,不要意氣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