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本人人皆知的章回小說。幾乎每個男孩子都很喜歡三國的故事,我也不例外。早在小學的時候,我就幾次讀過這本書。如今,重新回味起這本名著,我也有了許多新的感受。
? ? ? 《三國演義》是由明代羅貫中所著,講述了東漢末年分三國的故事:東漢末年,奸臣當?shù)?,名不聊生,爆發(fā)了著名的黃巾起義。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這場起義引出了涿郡三位英雄:中山靖王之后劉備,涿郡大戶張飛以及路過投軍的關(guān)羽。三人志同道合,結(jié)為兄弟,招兵買馬,破黃巾、攻董卓、抗曹操、戰(zhàn)赤壁、征益州、奪漢中……兄長劉備以德服人,招收了眾多能人義士,建立了蜀國。同時興起的還有曹操和東吳的孫權(quán)。許邵評價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辈懿僖詢贾轂楦鶕?jù)地,挾天子以令諸侯,先打敗了劉備,占領(lǐng)了徐州。后又打贏了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jīng)典戰(zhàn)役——官渡之戰(zhàn),不僅蕩平了袁紹,還統(tǒng)一了北方。雖然赤壁之戰(zhàn)一敗涂地,但仍然有著最強的實力。曹操手下?lián)碛斜姸嘀\士武將,他死后,他兒子曹丕建立了魏國,東漢徹底滅亡。而孫權(quán)在江東有著三世基業(yè),坐擁長江天險,統(tǒng)一著南方。在赤壁之戰(zhàn)中,東吳同樣也功不可沒。最后,司馬懿領(lǐng)導的司馬氏控制了魏國,諸葛亮死后,鄧艾智敗姜維,滅了蜀國。而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則廢了魏國的最后一個皇帝曹奐,建立了晉國。十五年之后,孫權(quán)之孫孫皓不敢抵抗晉國大軍,也俯首稱臣。三國被晉統(tǒng)一,三國的故事也就此結(jié)束。
? ? ? ? ? 以前讀《三國演義》、看三國的電視劇的時候,曹操總是被表現(xiàn)為一個反派,但仔細想想,曹操并沒有那么壞。曹操曾為漢室和正義刺殺過董卓,也聯(lián)合諸侯討伐過董卓。雖然他挾天子被世人所詬病,但是漢朝早已衰落,如果不是他,或許漢室早就滅亡了。而且,曹操手下謀士猛將無數(shù),他自己有很有謀略。作為亂世的奸雄,曹操為統(tǒng)一天下以及壯大曹家勢力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當然曹操也做過不少壞事,如殺了恩人呂伯奢一家等。但是人無完人,誰又沒做過錯事呢?曹操的性格和野心決定他是個多疑的人,也決定他是個“知錯認錯不改錯”的人。曹操的一生中有功也有過,對他的評價應該客觀公正,所以我對曹操的印象不再是演員口中的奸賊,而是一位梟雄。
? ? ?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臥龍大諸葛亮”。諸葛亮淡泊名利,及時被劉備打動不得不出山時仍不忘功成時要歸隱。其實曹操和孫權(quán)都曾請過孔明,但為什么諸葛亮一心跟隨劉備呢?因為曹孫兩家當時手下謀士眾多,不善勾心斗角的諸葛亮很難得到權(quán)利。只有但是屢戰(zhàn)屢敗的劉皇叔求賢若渴,誠心誠意,最終打動了臥龍,也只有劉軍才是最適合諸葛亮大展身手的地方。雖然自比管仲樂毅的孔明沒能幫助蜀國統(tǒng)一三國,出師未捷身先死,但他的先見之明和過人的謀略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他的忠誠和那淡泊名利的精神也成為了后人的榜樣。
? ? ? 三國早已過去千年,但三國的人和事都不斷流傳著。讓我們向諸葛亮學習,做未來國家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