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驢得水》,覺得劇中人物還蠻有意思的,想來寫一寫。這部劇先是喜劇,然后變鬧劇,最后成悲劇。
人生似乎就是那么殘酷,一定要把美好的事物毀給你看。真應了那句話:嘿,講個笑話給你聽,你可別哭啊。
01 張一曼
她是這個在小鄉村學校里最風情不羈的人,愛美、有品味。她有著前衛的穿著打扮,洋氣的卷發、性感的旗袍,愛拋媚眼愛約炮。
她可以百無禁忌無下限,只要自己愿意,可以去“睡服”任何人。同時面對裴魁山真心實意地表白,她又可以果斷拒絕。
說白了,張一曼就是一個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女人,不愿被感情牽絆,只想要露水情緣,只想任性地做自己。但她又很單純,沒有城府,不懂得人心的可怕之處。
完全地做自己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互相在意”,你不顧別人的感受,其實就是在對方的心里埋下怨恨的種子。
比如裴魁山和鐵匠,其實都是因為內心受傷而開始對一曼進行瘋狂報復。
當她被裴魁山指著鼻子罵婊子,當她為了學校自己扇自己巴掌,當她美麗的卷發被校長給剪了后…她看到鏡中凌亂不堪的短發,嚇得鉆進桌底下,她尖叫,她瘋了。
最終她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02 裴魁山與鐵匠
把他們放在一起寫,是因為我覺得他們本質上是一樣的。
裴魁山和銅匠的惱羞成怒,往更深的講,是因為一曼說出了他們一直以來視而不見的真相。
裴魁山因為自己那方面不行而自卑,這在一開始一曼和鐵男開玩笑中就表現出來了。當一曼睡服銅匠時,與其說裴魁山的愛情夢被撕破,不如說是對他“不像個男人”的最殘酷否定。
于是他大夏天的穿起了貂袍,表面上是為了彰顯自己有錢,其實是一個象征,象征他的心冷,所以拿貂袍裹住自己,假裝無所謂,用金錢填埋傷口。
而銅匠,也因為一曼的那句“你就是個牲口”而徹底奔潰,不是一曼的侮辱令他崩潰,而恰恰是這么多年來他自己也是這么認為的,活在老婆的強權下,活得卑微無話語權,永遠活在社會的底層…他何時是個人?
我們最無法接受的,往往就是殘酷的真相。我們最不愿面對的,還是那個面目全非的真相。
于是我們憤怒,我們對揭露出真相的那個人實施瘋狂的報復,仿佛毀了那個人,就可以讓自己不必看到那個真相。
多么可笑,但我們都在做。
03 周鐵男
一個耿直boy,沖動、正義感爆棚,一開始覺得他還蠻善良的,可當他被一陣槍聲嚇得從此成了膽小鬼,成了特派員的“奴才”時,我心中想到了一個詞: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源自于美國有次人質被綁票事件,當綁匪被關押時,人質為綁匪強烈辯護,更有甚者表示要嫁給綁匪。于是心理學家把在特定情況下,人質對綁匪的這份特殊情感狀態稱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并不是說周鐵男真的有多卑劣、多不堪,而是當他被那聲槍響嚇尿時,他處在一種創傷應激狀態,他成了一個病人。
你如何指望一個病人成為救世的英雄呢?
所以周鐵男成了那個與平日里完全相反的人,膽小、懦弱,只為自保。看到心儀的佳佳被迫嫁作人妻也無法勇敢地站出來,他已經完全被恐懼吞噬了。
可憐,可嘆!
04 孫佳佳
我覺得孫佳佳是這部劇里心理能量最強的人,別看她是個小姑娘,看起來柔弱單純,但她心里最堅定、明白。
是非對錯,只有她敢去質疑;面對強權,只有她選擇反抗。
當牛棚著火時,只有佳佳要去救火,要去“解決問題”。其他人只是旁觀、冷笑,漠然地看著這一切的發生。
當周鐵男制止她去寫揭發信時,她大聲質問:犯了錯誤就該承擔,而不是逃避!——最勇敢的人其實是敢承認錯誤,并及時彌補的人。
孫校長看起來顧全大局,對特派員所有的無理要求委曲求全,何嘗不是另一種懦弱?你說他為了學校?不見得,其實說白了,他就是不敢承擔錯誤。
他真的不如自己女兒有勇氣。
佳佳離開的時候,彩球飛落在草地上,象征著她告別荒唐的過去,開始新的人生。
最后,我想說,人要敢于承擔錯誤,及時止損。錯了就是錯了,再去掩蓋,只會錯上加錯,陷入無法挽回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