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觀,我理解為自我認識和人生規劃。
最近有很多娛樂節目導師或評委總喜歡問一句話,“你的夢想是什么嗎?”。夢想,一個很抽象的詞語,我記得小時候上學老師同樣也問過這個問題,還布置成一個作業,叫我們晚上回家寫好自己的夢想,第二天在課堂上讀給同學聽。對于一個七八歲的少年,第一次聽老師解釋這個詞語,夢想就是一個遙遠的將來,一個憧憬的對象,似懂未懂。回家后,我構思自己的夢想,但無從下筆,于是問了父親,我的夢想是什么?父親笑了笑,說:你的夢想就是走出大山,遠離黃土和溝壑。我不明白,夢想不應該都是什么家什么家之類的嗎?記得老師剛布置作業那會,就有同學竊竊私語說自己的夢想是想做一名科學家,天文學家,宇航員之類的,為什么父親口中我的夢想與他們不同,為了第二天課上不讓同學玩笑話我,我給父親口中的夢想取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___夢想家。
第二天我上臺讀了我的夢想,既沒有得到同學掌聲,也沒有稱贊,唯有領了兩竹鞭的賞,還有同學們的嘲笑,老師說我寫的不是夢想,好像是在做夢,我也沒讀完它就被下臺了,這一天,我很低落。放學后,我把寫在紙上的夢想撕成碎片,丟在迎面而來的春風里,回家后,沒有和父親說一句話,吃完飯,草草做了作業,就睡了。
從那時到現在都有十六七個年頭了,也只有像老師這樣的身份人物時不時問問你的夢想,盡管歲月流逝,容顏變化,但父親的那個夢想一直在我心里恒之不變。
不知過了多久,我對夢想有了自己的理解,也許是對課程外事物的認識或者看法,我想當一個作者,寫點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對感情的闡述,寫點點滴滴,記錄生活。我如愿以償,寫了自己的文字,形成自己的體統。我還想當一名心理學家,這可能是和我平時讀心理學書籍有關,看到別人因瑣事發愁煩悶,我很自然就想到和他聊聊,排解他的煩惱,從中我得了很多,認識了新朋友,認識了對新事物的新環境的感知,我很希望自己將來能幫助更多人解開心結,成長自己。我還想將來當一名營養師或者美食家,給妻子家人做美味的食物,給他們吃出一個健康的身體。這些夢想都是我現在所想的,時大時小,時遠時近,我思考過,也規劃過,希望不久后能一點點實現,再思考將來的夢想。
若成長是離夢想實現的近一步階梯,那人生規劃就是制定夢想的大向標。
那年二十歲,我給自己制定了后十年的人生規劃。
一、大學路。讀書、交友、學習、戀愛,這是我給自己大學時光里定的八字真言。
讀書,閱讀這個習慣是我最近一兩年培養起來的,至于原來對讀書看法,就像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說句實話,讀的書不多,但真有幾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大眾心理學研究》、《自卑與超越》、《人性的弱點》、《思考致富》、《從0到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自我與本我》、《圍城》、《讓心成為一片海》、《人類簡史》、《看見》、《沉思錄》等等,大部分都是心理、哲學還有人性方面的書,那時候我就規定下午沒課時間就去圖書館看兩小時書的習慣。所以,那個階段對我來說影響很大,我改變了很多原來對待事物的看法,影響了我的思想,讓我在學習和生活中很輕松。如果你在這里問我都得到了那些改變,我沒必要和你作答,當你發現一本好書,只要你認真讀,認真思考,自然會為其中的真理所感化,讓你的實際生活有所改變。好書是一個益友,在你選擇時會給出最好建議,總有有一條路適合你;好書也是一個良師,會為你在摸索中指點迷津,找出答案。讀一本書,認識自我,發現不足,然后照自己合適的方式去改變,為之成長。
交友,大學不同過往的校園生活,除過枯燥的課堂時間,更多時間是由自己支配的,我利用這些時間結實了很多朋友,專業內專業外都有,寢室的不用說,大學一起住了四年,隔壁寢室每年都有陌生的面孔,而我們堅持了四年,若大學時光再長點,依然在一起。有人說,自己是怎樣的人,會遇到與自己相差不多的人,對這個觀點我持中立態度,如果把友誼同利益聯系在一起,這樣的友誼就像紙糊的窗子一樣,風一吹就破了。真正的友誼不是他給你帶來多少好處,而是你給他帶去多少好處,主動的問候、生病時的一粒藥,生活拮據時小小的救濟,看似很微小的細節,卻能為友誼做最好裝飾。不要因為在友誼中受到傷害而不愿去付出,今天在他餓的時候請他吃碗面,明天他可能送你整個飯店呢?試著用心感受他們,他們也會用心感受你。這樣,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未來的路也會越來越好走,為之得道。
學習,學習是一件樂事。不僅是課本教材之外,更多來源朋友鄰里之間,抱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態度去學習,得到的遠遠比想象的多。在我沒有讀書之前,整天在課程之外,無非游戲籃球,八卦瑣事,少了太多和別人面對面接觸的機會,這并非糟糕的可怕,這也可以領教對手技術,“奮發圖強,更上一層樓”,但這樣的學習久而久之,隨后便只有脫落、消極、無助,很可能就會有憂郁癥,時不時消遣娛樂可以,總體來說,應棄而遠之。課本內,我學習專業知識,看看有關專業的書籍,學習考公務員;課本外,看到別人的長處,知道自己的短處,做不到不恥下問,做到不會就問也可以。我時常在同學朋友談話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在朋友談論一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時,我在思索他們方法,也在考慮這件事我如果遇到該怎么辦,小事,我由原來的斤斤計較學會了落落大方,大事,在做出決定前提出自己的建議,結合朋友的看法再做定奪。時間久了,很多朋友都說我變了,說我對事物的看法,對感情和未來的認識都與原來大不相同,他們問我怎么做到的,笑了笑---讀書和學習。總之,在這一兩年里,我改變了很多,在思維這一方面尤為突出,原來那些我很厭惡的人現在和他們成了好朋友,處理事情也沒有原來那樣躡手躡腳,急急忙忙了,我很喜歡現在的狀態,對于虛榮,對于那些子虛烏有的話,我總是開懷面對,我還和愛人說過,如果有一天我走在大街上,別人向我吐一口談,我會從容的擦掉,然后繼續走路。我之所以有現在的心境,都是來源我對周圍的觀察和學習,為之改變。
戀愛,這是我在大學里最后的規劃,我也沒試著百分百實現它,但好的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就在大三后半學期,我認識了讓我對女性改變看法的女生,在苦苦追求和“死纏爛打”后被我成功俘獲,算是人生一大幸事,樂哉樂哉!“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只換來今世的一次擦肩而過”,佛太累了,等了五百年,才換來一次擦肩而過,抱一抱也行啊,實在是太虧了。我的前世不知修煉了多少年才等到我現在的愛人,我們抱了,我想這起碼有好幾個五百年了。至于不久的以后,我會用我的行動來報答這好幾個五百年修來的正果,沒有生離,只有死別。為之幸運。
二、就業路。隨著校園生活的結束,伴著畢業季的到來,求職是很多像我一樣的大學生必走的第一條路,未知、迷茫、無從下手,不過我喜歡這樣不確定的未來,這樣可以讓我有很多事情去做,我希望通過碰壁找到我喜歡的職業,政府部門、銀行、營銷、電子商務等我都可愿意去涉獵,我選擇不了職業,只能讓職業選擇我,然后我再去改變職業,這是我認為一個能力不強但學習能力較強的求職者最好的選擇,穩定和獨立自己的經濟,在職場中摸爬攻打四五年,干出個模樣,對的起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在而立年前有自己的婚姻和孩子,能撫養他們,車子房子最好也具備,到了三十而立的時候回頭看看自己的過往,少點遺憾,可堪回首。
至于后三十年的規劃我還沒有想的那么具體,等一兩年之后再做細致打算,不過也就以下三點:
三、致富路。
四、自由路。
五、繁榮路。
這就是我的人生觀,不一定適合你,你也不一定喜歡它,我們走著走著就老了,別等模糊了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