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你會時常情緒陷入低潮,絕望的低谷不快樂嗎?你會時常焦慮煩躁無法解脫嗎?我時常會有,現在、此刻就有。
不快樂的內因是什么?有人說過,人最大的難過是為自己無能的憤怒。這話絕對是真理。為什么會絕望,為什么會焦慮,為什么不快樂?就是心中的欲望,野心不停的瘋長,但能力卻達不到它的速度;就是看著他人在成長,在進步,而自己卻一年又一年,還在原地踏步沒進步;就是規劃好的目標達不到,明明很努力了,卻總離預想的結果差一步;就是喜歡的人近在咫尺想表達卻怕拒絕糾結中眼看著她牽手別人的手;于是就憤怒,就難過,就絕望,就焦慮,就不快樂….
當我向一個朋友訴說這種不快樂,她開玩笑說“給你2個億,你絕對沒時間不快樂?”是哈,有了2億,我此時應該做在豪華的游輪上全世界游玩,各國的異國風情就讓我目不暇接,哪有時間不快樂?但真真是因為缺錢不快樂嗎?仿佛是,有了錢就能隨心所欲做自己喜歡的事,環游自己喜歡的世界,真真沒時間不快樂。但我喜歡的心靈導師張德芬曾是臺灣很有名的電視主持人,有錢有貌有事業,也有疼愛自己的老公,可愛的女兒,在普通人眼里,她幸福的讓所有人羨慕妒忌恨; 但在她的《遇見末知的自己》一書中,她曾寫道“坐在車里,我感到自己活的一點也不快樂,眼淚嘩嘩的流下,我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改變這一切。于是,她辭了職,離了婚,專心做心理學方面的研修???,現在的她,雖沒了老公沒了家庭,卻出版了自己寫的書,全世界各地分享她的心靈研修學演講,走在尋找自己的路上,她很快樂!
原來,一個人最大的快樂不是來自于外界,外界的金錢、名利給我們帶不來快樂,即便有,也是短暫的,不長久的。看相關報道,我們眼中那些成功的影星,企業家,富二代,夠有錢的吧,但吸毒的,自殺的也是比比皆是。她(他),不是有名有利有錢嗎?哪為何(他)她們還不快樂最終得了抑郁癥,走向了自殺的不歸路呢?因此說,真正的快樂不是外在的某些附加值帶給我們的,而是心靈的富足。
如何讓我們的心靈富足,尋找到真正的快樂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加強:
一是不定期內觀,自省。當一天下來,靜靜的審視下自己,這一天我說錯了什么話,又做了什么不得體的事。常常反省自己,是凈化心靈的有效手段,也是讓自己向一個有修養的人邁進的階梯。滋養自己的修為,心靈自然富足。
二是不要讓名利成為羈袢。有時候,人是需要舍的勇氣與棄的果斷。想當年,那位以一紙 “外面的世界很大,我要去看看” 辭職的女教師,為何火遍全國,就是她那份灑脫的自由讓人羨艷。多數中國人,活一輩子基本就是一座城,一幢樓,一個家?;畹陌卜€活的踏實但也活的憋屈。不要活在多數人的生活中,不要活在他人的目光中,如果我愿意,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三是眼睛向上看也向下看。當一個人的眼睛剛向上看時,比比那些比自己優秀的,90后就事業有成的; 00后就出書的,就會有很強的挫敗感,就會萌生很消極的情緒,焦慮煩躁不快樂;但當你的眼睛適時向下看時,看那些混的很慘的,沒房沒車沒媳婦沒孩子的,你又會莫名產生良好的自信,我原來也不是最差的;如果你能及時在這兩者之間轉換,自卑了看看那些不如你的,自負了看看那些比你優秀的,這日子或許就不會焦慮了或許就不會不快樂了。因為對比讓你知足,知足讓你多了些快樂,多了些奮進的動力。
四是多幫助那些真正需要你幫助的人。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比你還慘。在她們伸出雙手需要幫助時請不要吝嗇你的幫助。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纯?老人,一輩子節衣縮食,卻資助了 名學生,這樣的人,雖死了卻活在我們心中,他高尚的人格感化著我們。雖然他死后家徒四壁,但他的心靈卻是富足的。我想,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他同樣收獲了滿滿的幸福與快樂!
五是培養一些興趣愛好,讓人生不再單調乏味。喜歡靜的去看書,喜歡動的去運動; 憂傷時聽聽歌,做做烘焙,手工,無論哪一種,只要喜歡就去做,無論做好做孬,參與的過程就收獲了快樂。就比如,此刻,我聽著沙克斯的輕音樂,在電腦前敲打下這些文字,內心的快樂就要溢出。
六是多去遠方尋找你的詩歌。如果條件尚可,每年都安排一二次旅游,祖國的大好江山,壯麗山河會讓你心胸開闊,不再拘泥于自己的小悲小傷,小情小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