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高度取決于你看了多少本好書,認識了多少高人。所以不管是誰都要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 今天我要推薦給大家這本《為何家會傷人》的書。如果說上次分享的《拆掉思維的墻》是幫助你職業成長的好書,那這是一本幫助你內心成長的好書。若你正好需要,那這本書正好適合你。
很多人在職場中的發展不如人意,不是因為工作專業能力不行,而是因為自身內心力量太弱,不夠自信。所以要提升自己,不光要將自己所在領域的專業能力提升,還要學會自我探索提升自己內心的力量。既要讓職業成長,也要讓內心成長。
在原生家庭環境里,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甚至超過先天天賦對人的影響。那些內心力量脆弱的人正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問題導致自信心不足。這就是作者武志紅將書名起《為何家會傷人》的原因。特別強調這里所指的家不是所有的家庭,只是部分家庭,畢竟世界還是有很多系統完善的家庭。
一、溺愛孩子的心理真像是寵愛自己造成的
有時父母對孩子的好并不是真正的好,而只是父母把自己未做成想去實現的愿望強行投射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做到父母未實現的愿望。
比如現在很多孩子跟家長要什么,家長都會滿足他們。即使經濟基礎不太好的家長,也會想方設法花自己的積蓄讓孩子吃好的,穿名貴的,種種現狀看似滿足了孩子的需要,但實際上滿足的是做父母的虛榮心。這就是為什么作者說溺愛孩子的心理是寵愛自己造成的。
但現在,物質匱乏已經居于次要地位,父母應該進化愛的方式,以前的很多父母關注物質,現在的父母應該更多地考慮孩子的人格成長和心理需求。
很多人缺乏自我,缺乏靈魂的寄托,就是因為小時自己的能量比父母弱,所以隨著父母強加在自身上愿望的增加,自己內心的想法逐漸變弱,最后有人天生的才華甚至被湮沒。孩子出問題了,必能從家長的身上找到相關的原因。要想孩子得到改變,整個家庭都應該發生改變。
父母要努力看到希望,而不是向孩子索求希望。特別不要把你自己弄成一個受害者的樣子出現在孩子面前,更不能通過自虐的方式來逼迫孩子給你希望。讓他感覺到愧疚,這在一般時候有用,但要是長年累月這樣,就會帶給孩子痛苦,這種時候只會令孩子厭惡你,同時也痛恨自己。
二、你是真自我還是假自我的人?
真自我的人會形成內部評價系統,即行動動力來自于內在(里子)。假自我的人會形成外部評價系統,即行動動力來自于外在的他人(面子)。沒有全部的內部評價系統,也沒有全部的外部評價系統。關鍵是你的動力系統中,哪個占主導。
有假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圍繞著父母的感受而構建。他的身體與自我分離,去尋求與別人的自我結合,更容易被別人的自我驅動,而不是被自我驅動。
例如: 如果一個人小時瞧不起其他學生,那他長大到了社會職場工作后也會瞧不起其他同事,實際上不是他瞧不起別人,而是瞧不起自己,是他把自卑心理外移到別人身上了。自卑感強的人,會通過挑剔責備別人來宣泄積壓在心里的壞情緒,都是為了逃避內心深處的自我否定。但這種自我否定來自自己,不會因為挑剔否定別人而消失。最后,他只有逃到徹底封閉的狀態下,與別人交往越來越少。
一個人在公司的人際關系其實就是copy了在家庭的人際關系,如果把父母親戚長輩視做上級領導老板,把兄弟姐妹視做同事下級,一個人如果從小到大與兄弟姐妹關系處的不錯,那他與同事關系也會不錯,但與父母親戚關系處得不是太好,將會導致與上級的關系也一樣生硬刻板
假自我的人要想成為真自我的人,就要相信自己可以很好地與他人相處,特別是長輩和領導,你最后就能行;如果懷疑自己不行,你就會退步回到原來假自我的樣子。要相信你努力付出的最好結果,如果你相信它,那么你一定會抵達那里。??
三、如果你已為人父母,你希望自己成為哪種父母?
以下三種父母,你希望自己的父母是怎樣的父母?第一種父母: 無論你做什么,他們都批評你;第二種父母: 無論你做什么,他們都忽視你;第三種父母: 無論你做什么,他們都鼓勵你。當然,最好的父母就是最后一種,如果你已為人父母,你就要努力靠近成為第三種父母的樣子。
如果你作為父母給子女是反復的批評而沒有鼓勵,那么子女很難靠自己個人的力量去獲得成功。因為他們背后沒人支持他的行為,也沒人能看到他的付出和努力。相反,如果你給他們支持和鼓勵,那終有一天他們會走上成功之路,成為他們想要的樣子。
1. 舉個正面案例:如果父母總是鼓勵孩子,那孩子未來就會成才。
一位企業家年輕做推銷時,從來都不怕被別人拒絕。無論被拒絕多少次,他下次仍能情緒高漲地敲開客戶的門。他內心深處相信,他一定能打動對方,贏得合同,沒有他拿不下的合同。因為他的家庭關系非常健康,他父母從來都是鼓勵孩子,而不是冷嘲熱諷甚至棍棒教育。所以無論他們遭遇到什么挫折,父母都會堅定地說,你們一定能行。結果,這位年輕人現在已成為數千萬身家的企業家。
2. 再舉個反面案例:如果父母總是忽視或者批評孩子,那孩子未來的發展不會太好。
有個女孩在候機室里玩,她爸爸坐在一邊看書,她一個人玩很無聊于是想找爸爸玩,可是她問爸爸后爸爸沒一點反應,不吭一聲,胳膊仿佛鋼鐵般一動不動,也不看女兒一眼,仿佛女兒所做的一切完全沒有發生,仍然全神貫注地看他的書。女孩覺得有點無聊,于是離開爸爸,自己去玩。過了幾分鐘后,她忍不住又來糾纏。這樣過了約半個小時,女孩徹底打消了要贏取爸爸關注的努力,開始自己玩,她一會兒跳,一會兒唱,但動作很輕,聲音也很輕,盡量不發出任何聲音,仿佛生怕打攪周圍的人。
再過了半個小時后,登機時間到了,這位爸爸合上書放進行李包,把女兒喊過來,然后非常輕地拍了一下女兒的頭,那眼神仿佛在說:乖女兒,你可真黏人??!小女孩則羞澀地笑了一下,那種微笑中,有一點自責的成分,仿佛在說:“爸爸,我知道自己錯了,可我真是有點寂寞啊。這是長達一個小時的時間里,這位老爸對女兒的第一次關注。十幾年后,這個天使般的小女孩出落成了一個非常安靜乖巧而不打擾別人的人。
現在我們很多人離不開手機,在家里最常出現的狀況是子女無聊想找父母玩,但父母做著自己的事,看手機信息,或者看書或者做些其他的事,總之對子女的要求就是無動于衷……到最后有的小孩不敢大聲講話了,生怕吵到父母,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十幾年后,子女的性格應該也會出落成那種很安靜不打擾別人的人了。
任何場合,特別是工作場合環境,一個人會copy原來家中的環境,不打擾父母休息,不打擾父母工作,不打擾他們忙,導致在公司工作后也不太愿意主動去打擾上級領導,甚至連平時講話也是小聲,輕輕走路,生怕打擾人。其他同事和領導并不是你內在父母性格的樣子,所以不要把他們視做你的內在父母,說不定人家相反很喜歡被打擾呢!
所以要想改變自己就要把注意力從父母身上移走,回到你自己身上來。父母你無法改變,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越不期望改變父母,就越有可能改變你自己,你的力量就會變得更強,改變自己就更容易。這也就是那個最簡單的道理:改變別人永遠是最難的,你只有可能改變自己。
四、你的身體,是不是別人的奴隸?
假自我會導致一個常見的遲鈍現象。即當身體遭遇到一些刺激時,反應總是慢一拍。遲鈍是身心分離的結果,沒有自我的關注,身體的感覺變得不敏感了。身心分離導致的結果是,他們的真自我與自身沒有鏈接,成為別人的奴隸。假自我的人過于在意別人的評價而失去了自我。他們怕的其實不是失敗,而是怕被人否定。所以,他們最經常采取的措施就是不和人打交道。
所以說,我們要身心合一,我們的身體雖然是父母給的,但還我們的心靈不是父母親戚,偶像,領導或他人的奴隸,而是自我的一部分,是身心靈共同體的一部分。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身體服務于他的自我;有假自我的人,他的身體服務于別人。
不知不覺瀟瀟灑灑地寫了很多讀后感,這些體會如果能讓看到的人有幫助和啟發,那我很開心,當然這本書還有很多內容值得再回去細讀。我的體會不止這些,因為寫太多字很多人就會看不下去,所以我盡量把我的體會濃縮濃縮再濃縮,但還是寫了3千+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