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http://www.startup-partner.com/2355.html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此前深入報道了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創業日記,今年將會把視野擴展到全國眾創空間。今天為大家梳理濟南眾創空間。
眾所周知,近日北京許多眾創空間開始調整方向:優客工廠與無界空間聯姻了,氪空間宣布戰略入股納什空間……相比于北京的眾創空間的活動踴躍,濟南眾創空間怎么樣?適合創業者創業嗎?適合投資人投資嗎?
1、政府唱主角,民營空間垂直化
政府對濟南眾創空間的干預力度之大,實在出乎意料。
2015年8月,濟南首批認定了8家眾創空間,現在經過認定的有21家,實際有近40家眾創空間。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濟南政府創辦的,聯合了高校、院所等科研機構。其中,每個重點高校都有自己的眾創空間。
高新區、長清區、歷城區等都有政府的創業孵化器。章丘的龍泉、長清的南湖夢、歷城的云豹、槐蔭區的西街工坊、天橋區的鑫茂、市中區的藍魔方等眾創空間都可以免費接收創業團隊入駐。科協、團市委、電商協會等都會組織一些創業大賽。
但是,政府的眾創空間入駐限制相對較多,流程也很繁瑣,所以也催生了一批民營眾創空間。如同科創咖、圣創空間、百花智谷等。這些空間入駐更加靈活,服務也更垂直。
2、大部分民營空間都有其它產業支撐
在國內,眾創空間的商業模式仍在摸索階段,前期盈利是很困難的。而想支撐眾創空間的運營,背后必須有雙扶持的大手。
政府性質的眾創空間本來就以服務性為主,盈利自另當別論。但民營的呢?
小編采訪的一些濟南民營眾創空間負責人都表示,自己空間都有別的產業在支撐。同科創咖還有自己的孵化器及投資業務,創辦眾創空間的目的是為自己的孵化器篩選項目。圣創空間則一直做商業地產。至于其它眾創空間,模式大致類似。
3、空間已經過剩
據調查,濟南的眾創空間大部分對外宣稱都是免費的,以股份合作為主。如圣創空間會收取創業者3%-5%的股份。同科創咖則是為自己的孵化器“育苗”,并對自己空間內的項目有優先投資權。
總 體來看,濟南眾創空間仍處于“眾創空間數量太多,創業者不夠用”的情況。百花智谷眾創空間位于濟南市中心,地理位置優越,入駐率相對高些。而同科創咖是濟 南第一家眾創空間,位于高新區,雖然很早就做創業孵化了,但空間入駐率不到40%。此外,小編甚至在58同城也看到過濟南眾創空間的招租廣告,看來整體行 情確實比較冷清。
“說到底,還是因為濟南的創業者太少了。”同科創咖的王建英告訴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小編。“濟南創業者相對保守,創新性不足。”
此外,也有創業者向小編反映,濟南的眾創空間分布不夠廣泛,而濟南市交通很擁堵,在眾創空間工作上下班不方便。加之濟南房租便宜,所以創業者寧愿就近租房或干脆在家辦公。
4、投資相對保守
“濟南不僅創業者保守,投資人也保守。”王建英說。她認為,這兩個因素是互相并列、又互相影響的。
創業者創新性不足,好的項目就少。小編詢問了同科創咖、圣創空間、百花智谷三家眾創空間,都說空間內基本都是種子輪或天使輪的初創企業,融資到A輪的一個都沒有。
好的項目少了,投資人就更加謹慎。就像王建英說的,投資人不缺錢,缺項目。她認為,濟南政府花了很大力氣宣傳、鼓勵創業,但創業不是說說就能做出來的,對創業者的素質和所在的環境都有很高要求。雖然眾創空間的服務很完善,但項目的落地需要創業者自身的執行力。
不過,王建英告訴小編,很多創業者不甘心在濟南等待,會經常去北京找投資。關于這點,小編之前去中關村創業街朝圣時就發現了,創業街上有相當數量的來自濟南的創業者。
5、返鄉創業的北漂值得關注
在濟南眾創空間中,有不少北漂返鄉的創業者。他們很多都曾在北京擁有不錯的工作,甚至是五百強的員工,之前多從事軟件行業,有的也曾在北京創業。回鄉后,有的從事移動互聯網開發工作,有的再次創業。
比如創業者小劉,在北京時曾做過兩個健身APP,其中一個一度排名行業榜首,但因種種原因,項目最終失敗。回到濟南后,小劉和小伙伴們做一些FA和投融資相關業務。
對于返鄉的創業者來說,濟南生活成本較低,距離北京卻只有兩個小時車程,所以,回鄉創業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至于濟南這些眾創空間,在下一步能否有更好的發展?創業者能否脫穎而出?請留意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后續報道。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馬慧敏,聯系方式mahuimin@startup-part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