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路》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剽悍一只貓說,慢慢來,比較快。
天使投資人李笑來說,與時間做朋友,
成甲在《好好學習》這本書中提到了提升學習能力的兩種底層心態:
底層心態一:綠燈思維,跳出習慣性防衛;
底層心態二:以慢為快。結硬寨,打呆仗;把時間花在真功夫上。
漫步人生學習者48字學習箴言:
卸下浮躁,保持寧靜;
心無旁騖,用心專注;
腳踏實地,穩健向前;
追求極致,享受其中;
相扶相愛,群人共遠;
更高境地,漫步人生。
所有這些都在說明一個道理:個人成長路上一定要努力,千萬別著急,對時間、多自己多點耐心。
我們這個社會變化的越來越快,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想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里建立競爭優勢,學習和成長的速度就很重要,好像不快點,黃花菜都涼了。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知乎live、喜馬拉雅、千聊等平臺里面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收費或者課程令人應接不暇,禁不住大聲驚呼,原來有這么多的學習秘訣可以學習借鑒呀,我怎么沒早點看到呢?個人成長、讀書、寫作、創業、甚至跑步等社群一夜之間風起云涌。每個人都告訴你,加入我們快速掌握新技能!
比如剽悍一只貓的“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大狠招”,成甲的“如何靠知識管理獲得爆發式成長”,以及文案小白變大神只需四步、學會這四招七天提升寫作能力,這些課程的標題傳遞的都是速成的技巧,迎合了人們想要快速成長實現目標的心理,購買量驚人,無數的人跟風購買,不管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自己有沒有消化吸收課程的能力,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課程買下來再說,尤其是碰到課程打折促銷的時候,購買量更是驚人,可是真正把這些課程買下來去付諸實踐的人不知道能占多大比例。
我們想要什么,商人就能賣什么,你想要長生不老,就有人會賣給你人參果,可是個人成長能這樣追求速成嗎?
也許你買了一堆的課程,花了不少的時間聽課學習,但你依然重復著原來的生活工作狀態,一圈下來發現錢也花了,課也聽了,好像還是原來的自己,沒多大長進呀?
正如小鹿快跑09所說,而為什么很多人熱衷于聽這些,不就是想走捷徑嗎?不就是想快速成功嗎?
事實上,就算別人把成功的秘密告訴你了,你依然是無法迅速吸收的。這背后多的是你看不見的努力。彪悍一只貓背后的付出你看不見、李笑來成名前在新東方教了多少年英語經歷了多少試錯、Scott Young在他的《如何高效學習》里面也說了:這些技能的熟練掌握足足花了兩年。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質量互變規律,量變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達到質變,沒有量變的積累絕對不可能達到質變的飛躍。可是我們偏偏就相信了這些所謂的商家的營銷,心甘情愿地中了人家的圈套。
干貨音頻是老師多年實踐經驗的總結,你想一口快速吃下去,囫圇吞棗地咽下去,怎么可能消化得了?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俗話說“一口吃不成胖子”,倒過來說,如果你變胖了,肯定不是因為你昨天晚上吃多了,而可能是過去一段時間吃多了。
這個道理我們大家都懂,不過,我們經常忽略的一點是,我們所面臨的其他問題,無論是知識量不足也好,亞健康狀態也罷,大部分是因為我們過去長時間的不重視,慢慢累積出來的。
同樣的,你想要解決這一問題,也別指望一蹴而就。舉個例子,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名暢銷書作家,恨不得在一周之內寫10萬字,這種情況下,你一定會失敗。
為什么?因為一味追求快速就要付出代價,就像特效藥都容易有副作用。如果你想要更好地解決問題,那就對時間耐心一點。
今年,我真正明白了一個腳踏實地的學習者應該用怎樣一種心境去學習,怎樣做到深度學習,怎樣做到知行合一,逐漸遇到優秀的自己。
曾經我看到干貨文章基本一遍不讀就收藏現在對于干貨的文章我不收藏而是深度學習學以致用;
曾經我到處去聽各種各樣的免費課到現在心無旁騖的專注學習漫步人生時間管理公益課程;
曾經我買了好幾種收費課程、參加熊貓書院讀書會到到現在我暫停了這一切的學習;
曾經喜馬拉雅首頁推薦課程總是心癢癢想購買學習到現在我幾乎視而不見;
曾經別人一讓我寫作我就頭疼,到現在一天不寫我就渾身難受......
這一切一切的改變全得益于我學會了聚焦,學會專注,學會了精簡目標,學會了深度學習,學會了重復學習和刻意練習,真正把別人的妙招秘訣轉化為自己的行動。
碎片化的學習改變不了改變不了我們的生活,大多數人只是把精力花費在了難度最小獲取知識上,并沉溺于這種虛幻的成就感不能自拔。閱讀本身不能創造價值理解和記憶,理解和記憶也不能創造價值,只有引發我們行為的改變,才能創造價值,愿意在知識轉化上下功夫才是真的勇士。可是,真正做到執行合一的人少之又少。
真正的學習不是聽聽課,畫畫導圖,寫寫筆記這么簡單。收獲總是在行動之后。把學到的東西化為實踐,反復刻意練習,定期檢視學習成效,一步一步把學到的內容運用到位,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告訴我們,人的記憶容易產生遺忘,人的大腦會隨著學習時間的流逝而遺忘曾經學過的內容,這就需要不斷的刻意重復。
從這條遺忘曲線中,我們發現第一天遺忘速度最快,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33.7%。
不做表面貪學實際愚昧的劣質勤奮者,做真正深度學習的好學者。步驟如下:
首先,專注學習。一定的時間之內解決一個領域。把這一個領域搞懂弄透了,然后再去學習其他領域。依據斯坦福大學的學習力消耗定律研究,一次只學一個領域,效果最好。
第二,重述知識。運用認知心理學上的生成效應,不單純用眼睛閱讀,更要用心去記憶,注意用自己的話復述學習到的內容,這樣很快能把學到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技能。之前單位舉辦道德講堂,我提前需要準備主持詞 ,頭天下午反復看了好多遍,怎么都記不住。第二個中午把沒帶稿件,用大腦回憶,結果發現,很快把內容串起來了。
第三,刻意練習。把老師傳授給的秘訣和技巧作為習慣去培養,比如老師說寫作的秘訣之一是簡書日更,那你就需要每天寫作一篇文章發布在簡書,持續不斷的累積積累,逐步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第四,注意重復學習,定期回顧。掌握大腦遺忘規律,經常復習這些學過的知識點,尤其要明確自己的下一步行動。經過下一步行動的刻意練習,再來回顧學到的內容,進行循環往復的學習過程。
第五,教學相長。金字塔學習理論告訴我們,“教別人或對所學知識的立即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同事家人,或者自己組建學習群,定期給大家分享學習心得,參加沙龍進行分享都是不錯以教為學的方式。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凡事要講究適度原則不可過量,我們每天的學習內容也要適量,貪多嚼不爛,過量不消化,合適就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切記切記,你一定要努力,但千萬別著急。時間絕對不會虧待真正的勤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