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2》的熱映,才稍稍扭轉了下霸占屏幕許久但毫無演技的花樣美男小鮮肉的火熱勢頭。但不要以為中性美是現在才開始流行,在100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有段時期國人的審美也和現在一般無二。
魏晉名士把握了朝廷的話語權,卻又不想理會繁雜的政務,卻整天沉浸在毒品五石散帶來的特殊快感中不能自拔。五石散有個副作用,服食之后皮膚會特別敏感,新衣服由于比較硬,不小心就會把肌膚磨破,于是大家都只喜歡穿柔軟破舊的衣服,而且還要寬袍大袖,避免和皮膚過多接觸。
《晉書》曾經記載了大將軍桓沖的一段故事,說他有一次洗澡后,妻子故意給他拿了件新衣服,桓沖因此大怒,叫下人拿走,他妻子卻幾次三番再送回來,對他說:沒有新衣服,哪里來的舊衣服?桓沖聽后哈哈大笑,才不得不把新衣服穿上。
所以你看魏晉時期的古畫,一律寬袍大袖,看起來瀟灑得很,其實那衣服可能一輩子都不洗一回。倒不是因為節儉,王愷石崇斗富的故事已經成為了奢侈的代名詞,魏晉名士可不會在衣服上吝嗇,只不過舊衣服一漿洗就會變硬,名士們嬌嫩的皮膚可受不了。
有個成語叫“捫虱而談”,典故出自《晉書·王猛傳》,王猛與桓溫見面,一邊談論著天下大事,一邊把手伸進衣服里捉虱子。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人談吐從容,無所畏懼。其實如果深入了解魏晉歷史,這些一輩子不洗的衣服不生虱子才怪,大家見面聊天,必不可少的動作就是邊談邊抓虱子。有些名士接見客人的時候,只顧自己光著膀子掐身上的虱子,客人不僅不見怪,還羨慕這種高雅的舉動。
舊衣服不洗除了會長虱子,還會發臭,所以名士們出門之前還要涂脂抹粉打扮一番,稱贊男人,往往夸人家是“玉人”,越是膚白貌美弱不禁風的男子越受歡迎。
衛玠被稱為中國四大美男之一,少年時有次坐著羊車上街,就引起了全城轟動,看到的人都說他是玉人。驃騎將軍王濟是衛玠的舅舅,本身就是有名的美男子,自我嘲諷說,與衛玠一起上街,總感覺與一顆明珠一起同行,讓自己顯得長得太丑了。
衛玠不僅去到哪里都和現在的小鮮肉明星一樣會引起粉絲的尖叫和歡迎,他完全就是男版林黛玉,弱不禁風,永嘉南渡后,他舉家來到京城健康。首都的人聽說當世第一美男子來了,都蜂擁到大街上想一睹尊容,結果人太多,把大街都完全堵死了。據說衛玠因此病情加重,才27歲就去世了,史書上都說他是被人看死的。
人們常用“貌比潘安”來形容男子長得美,潘安也是西晉人,不僅人長得漂亮,文章也寫得好,他駕車在街上走,上至老婦,下至幼女,看到他都大聲尖叫,就和現在的粉絲見到偶像一樣,只不過現在流行送花,那個年代人們用水果表示喜愛之情,大家都往潘安的車里丟香蕉菠蘿西瓜水蜜桃之類,還沒走完一條街,車上水果都已經裝不下了。
當時有個才子左思文章也寫得很贊,只不過人長得黑,不符合小鮮肉的特征,他聽說潘安駕車出去一趟就收獲了吃不完的水果,想著自己怎么說也是個網絡大V意見領袖,應該號召力也不比潘安差,于是也駕車去街上溜達了一圈,沒想到婦女們都沖他吐口水,大罵:長得丑不是你的錯,但是跑出來嚇人就是你的不對了!水果一個沒收到,車里卻被口水堆滿,差點沒被淹死。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比較黑暗,遭受內患外侮比較嚴重的朝代,其獨特審美關或許也是導致衰弱的原因之一,迷戀小白臉的后果是當時男風較甚,這個話題以后有機會可以單獨拿出來寫一篇,今天就不作贅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