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聊聊古代美男吧!

本以為只有人心浮躁的現代才是個看臉的年代,不曾想風云變幻的古代也是個看臉的年代。

早上跑步的時候聽了個古風小說《鳳囚凰》,故事評價說“一見容止誤終身”。故事中所描述的容止就是個容顏傾世無雙,心性淡如冰雪,外表純善無害,卻極善謀斷,具有驚世之才,也有坐擁天下的野心腹黑美男子。光看名字:容止,容止,嘆容觀止。故事中描述了很多各種類型的美男子,比如瑯琊王氏灑脫隨性的王意之;宛如冰霜封結,周身散發著生人勿擾氣息的妙音琴師千金公子蕭別;年少稚嫩卻又面容姣好的百里流桑;風儀古雅,俊美沉靜,才華橫溢,擁有驚艷的作詩才能的恒遠;身帶異香的墨香等等,文中出現的男士各個都是面容絕色、氣質超群、清雅風流、才華橫溢的美男子。

突然就對古代美男子感了興趣,遂研究了下古代十大美男。

潘安——擲果盈車


人常以“貌似潘安”來形容男士帥氣。他的大名叫做潘岳,表字安仁,小字檀奴,西晉河南人氏。年輕時,拿著彈弓到洛陽城外游玩,姑娘們爭相向他丟水果,每每滿載而歸,這就是“擲果盈車”典故的由來。事態發展到后來,MM們愈發狂熱,干脆手牽手將他圍起來,看個夠。這免費水果天天有,我隔著這數千年看著文字都眼紅,何況當時的人呢,估摸著當時模仿他的人不少,但是其他人都太普通,歷史唯獨記錄下來的是著名丑男左思也學著潘岳的樣子郊游,不幸他的長相比較辣眼睛,所以大家都是對他吐唾沫、扔石頭。同樣是人,差距咋就這么大呢(范偉臉)?歷史證明長的好看真的有好處啊!

潘安不僅長了張錦繡皮囊還寫得一手錦繡文章,很小就顯露出文學天賦,被鄉里稱為"奇童”。私心想著,這種含著鉆石鑰匙出生的人,人生應該是順風順水的,但社會總是遠比你想象的要復雜的多。二十來歲時,晉武帝司馬炎一天興趣來了,下鄉耕田作秀,大伙紛紛寫馬屁文章頌揚其事。結果潘岳的賦作得最好。大臣們一看,這小白臉,算什么東西,馬屁敢拍得比我們好!立馬把他趕出了朝廷。賦閑十年后,潘岳終于被重新錄用。先后當了河陽,還令縣太爺。頗有政績。風雅縣令在河陽縣種遍桃樹,時人號為“一縣花”。此后在政壇屢升屢降,只到元康六年(296)前后,回洛陽任京官。幾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鬢發花白,飽嘗宦海艱辛,學會了趨炎附勢(放佛看見潘安瞪著雙眼大喊一聲,老子都是被逼的!)。時掌權的是丑八怪皇后賈南風。她外孫賈謐好結交賓客,組織了個文人團"二十四友",為賈氏外戚集團進行文字煽惑。潘安是其中最賣力的一位。精彩之筆,當數搞垮太子的陰謀。具體過程如下:潘岳寫了一篇狂草,賈南風派手下的宮人將太子灌醉,哄他抄寫。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紙上啥內容。照著筆畫胡亂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寶別人當然也看不懂,何況當時皇帝還是個白癡。這難不倒才子潘安,他模仿筆跡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紙頭上照原來風格添置筆畫,成為反跡昭著的逆書。以筆為刀,殺人不流血!(我看錯你了。哭臉!!!)太子死后,趙王司馬倫借口報仇,兵變入宮除盡賈氏一黨。潘安從前就得罪過趙王倫的boyfriend孫秀,這會兒當然死翹翹,還是滿門抄斬。他一生孝順,卻連累老母喪命于東市。不亦哀哉!(做壞事果然會不得好死!)

宋玉——陽春白雪


宋玉是中國歷史上與潘安齊名的最著名的兩大帥哥之一。戰國后期楚國辭賦作家,今湖北宜城人。師承屈原,所謂名師出高徒,他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辭作家,后世常將兩人合稱為“屈宋”。美貌流傳千古,并且以美貌以及楚辭,獲得天下第一風流才子的稱號。

這個人真的是上天的寵兒啊,又帥又有才,一生也沒有大的坎坷,10歲時隨屈原入鄢郢,19歲時被伯樂景差推薦給楚襄王為文學侍臣,不到一年就官至大夫,還獲封了云夢之田(史實證明有個賞識自己的老板真的很重要啊)。后楚大夫昭奇叛亂,宋玉與莊辛聯手平亂。宋玉為議政大夫,時年22歲(真是年輕有為啊。眼冒紅心狀)。后襄王卒考烈王繼位,宋玉勸考烈王聯趙,毛遂自薦,宋玉再為議政大夫,時年43歲(真是有魄力啊!)。位高權重的工作之余,他還留下了《風賦》、《對楚王問》、《釣賦》、《神女賦》等千古名篇。48歲時黃歇得寵(哈哈,黃歇,歇公子,不禁想到羋月傳啊!),宋玉受到冷遇(再不碰點釘子,有點說不過去了啊!),52歲時,楚滅魯,黃歇架空考烈王,宋玉被免一切職務(這歲數了,也是時候退休了,不得不說我們歇公子真是貼心啊,哈哈)。退休了就退休了吧,但是宋玉也沒有閑著,時刻關心這國家的命運,60歲時,楚遷都壽春,他寫了《招魂》,71歲時,荊軻刺秦,他寫了《笛賦》。可謂是一生都在憂國憂民,76歲時,終于熬不住了,撇下一切走了。

子都——蛇蝎美男


公孫子都,春秋時期鄭國人,原名公孫閼(yān),本姓姬,周室鄭桓公子孫,字子都,是鄭國的宗族子弟(鄭國貴族)。

子都到底長的多好看才能被公認為是春秋第一美男呢?《詩經》有云:"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意思是說,一個女孩子本來跟某帥哥有個約會,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帥哥哥沒有見到,卻見到了一個愚駑蠢笨的傻瓜。在這首詩里,"子都"被用作了帥哥的代名詞,或者也可以說,子都是眾多鄭國少女,當然也不排除某些少男夢中的白馬王子和假想的約會對象,少女們都以能見到那位帥名滿全國的子都為榮,為了能見他一眼,甚至不惜呆呆的苦等幾個小時,由此便可以想象出,當子都未見而見到蠢夫的時候,少女會有多么的悲傷,哀怨和惆悵了。《孟子·告子上》 :"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意思是全天下沒有不知道子都的英俊美麗,不認為子都長相英俊的都是瞎子。亞圣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實在有些雷人,不過也從側面說明公孫子都是何等帥氣。

這公孫子都不但長相英俊,史傳他還武藝超群。但這個美男卻心胸狹窄,這個可不是污蔑美男,是有史實依據的。話說當年,鄭國聯合齊國和魯國討伐許國,這戰亂年代,打仗打得多了,手下大將也就多了,誰當先鋒也就要費思量了,這也算是幸福的煩惱。偏偏鄭莊公是個講公道的人,凡事一碗水端平。怎么辦?

有困難,找祭足。正在家里洗腳的祭足被莊公找來了,劈頭就問:"我們猛將太多,誰當先鋒頗費心思,不讓誰當都不好,你有什么好辦法?""選秀啊。"洗腳的祖師爺只說了三個字。"好主意。"鄭莊公大聲叫好,他萬萬沒想到,他成了選秀的祖師爺,幾千年后,整個中國都在選秀。鄭莊公制作了一面大旗,大旗的特別之處在于旗桿長三丈三尺一丈為三米,旗桿不是足足十米長?不然,春秋年代的丈比后來的要短。但是,即使如此,那旗桿也夠長。將旗插在一乘戰車上,然后下令誰能把車上的大旗拿下來,能夠手持大旗步履如常,這車就歸誰了,先鋒的大印也歸誰了。各位大將都躍躍欲試,作為武藝超群的花樣美男,這樣的場合怎么可能不來耍個帥呢?在大將瑕叔盈與穎考叔都輕松拿下大旗了,我們號稱武藝超群的天下第一美男公孫子都當然不服啊,他就跟跟潁考叔搶大旗,最終鄭莊公公事公辦將大旗判給了潁考叔,就此得罪了公孫子都。后來三國聯合攻打許國時,齊魯兩國仗著國家大,有些輕視鄭國,因此攻城并不賣力。相反,考叔第一次出任先鋒,立功心切,因此鄭軍攻城最為賣命。許國的防守很頑強,三國聯軍連攻三天,沒攻下來。按著計劃,第四天三國的主將都要到了。"橫下一條心,一定要破城。"考叔作了最后的動員,那時候還沒有錄像看,也沒有音樂放,戰前動員純靠嘴皮子。第四天一早,鄭軍開始攻城。考叔身先士卒,夾著大旗親自登城。別說,主將這么賣命,手下也跟著賣命,考叔竟然率先登上了城頭。"同志們,沖啊。"考叔沒這么喊,不過也基本上喊了類似的一句話。現代電影上如果我們的英雄喊了這樣一句的話,基本上他就該犧牲了,考叔沒有看過電影,當然也就不懂得這樣做的危險。城下,美男子公孫子都拈弓搭箭,他的箭術不錯,已經射死了不少守城的許軍。他原本瞄準了一個許國軍官,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他聽見考叔的那一聲"同志們沖啊",他突然有了一個沖動。"你搶了我的車,還要搶我的功勞,我讓你搶。"想到這里的時候,子都手中的箭已經離弦。考叔從城墻上倒栽了下來,連同手中的大旗。考叔犧牲了。暗箭傷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暗箭傷人就是這一次,而這個成語也來自這一次。真是度量不咋大啊,大敵當前,居然因為個人恩怨射死了自己國家的作戰先鋒,雖然最終有驚無險,戰爭取得了勝利,但是國家大將中有這么個大將,國家命運還真是操心呢。

美男這么心胸狹隘,朝廷都敢怒不敢言,但是大家確實都不喜歡他。這種幾乎眾叛親離的人一般在戰亂年代是不會好死的。

一種說法是,被鄭莊公罵死、逼死了(我倒是覺得他是嫉妒心太重,自己逼死了自己)。鄭莊公查出殺死潁考叔的是子都干的,但是苦于沒有什么真憑實據,只是憑推測得出飛結論,遂下令,每一百個士兵出一頭豬,每二十五個士兵出一只狗和一只雞,招巫師來念咒,詛咒那個放暗箭的人。這樣每個無辜將士都在罵這個射死潁考叔的人。按著規矩,大夫死后要三個月才下葬。這三個月,莊公派人輪流守靈,子都守靈十五天,這十五天里,天天聽巫師在那里詛咒自己,心里實在是不好受。不過,子都屬于心黑手辣臉皮厚的那種人,也不是太難受。鄭莊公無奈,只能把潁考叔埋了,但是把插大旗那輛大車的車轅給他陪葬,把那輛炫酷的車給了攻克許國的頭號功臣瑕叔盈,子都不干了,問鄭莊公為啥不給他,鄭莊公讓人把射死潁考叔那支箭拿上來,狠狠仍在子都面前說“因為這支箭是你的!”子都低頭沉默不語,半晌抬頭控訴鄭莊公“主公,從前有了最新型的戰車,您第一個都會給我。可是這一次,這么絕版的戰車卻給了考叔。我公孫子都是天下第一美男,我怎么能沒有天下第一豪華的戰車呢?我恨他,恨他搶走了我的戰車。我只是想要一乘最新款的車而已,嗚嗚嗚嗚。"子都哭得更厲害了。”突然,子都猛地抬頭,拔劍,抬臂,橫劍。血光。天下第一美男就這樣香消玉殞。(這故事套路怎么有點熟悉?)

另一種說法是被潁考叔索命了(個人覺得第一種說法比較具有說服力一些)。據《東周列國志》中記載,鄭莊公攻下許國都城后,看到潁考叔是背后中箭而亡的,便懷疑是自己人下的黑手。于是莊公讓所有參加攻打許國的將士,拿出豬,狗,雞等祭品,由巫師領著一起詛咒射死潁考叔的兇手。詛咒三日之后,鄭莊公率領諸位大臣去潁考叔靈前祭奠。忽然只見一人,蓬頭垢面,走到鄭莊公面前,跪在地上哭著說:"臣考叔先登許城,卻被奸臣子都冷箭射死。如今我已經請到玉帝之命,準許讓奸臣償命。"說完,當即自刎而死。莊公上前仔細一看,原來此人卻是公孫子都,被潁考叔縛魂索命而死。

據說這么個心胸狹隘,心狠手辣的人死后下葬時,全鄭國的美女都來了,甚至楚國、晉國、秦國以及高麗的美女都來了許多。還是真是傳說中的臉長的好看,犯再大的錯誤都可以忽略啊!

宋文公——因為帥,被推上王位的人


宋文公沒有做國君的時候,是宋國的公子,被喚做公子鮑。如果按照正常情況發展的話,本來是輪不到他做國君的,能一輩子安安穩穩的做個公子,已經足夠他禱誦好幾遍阿彌陀佛的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歷史照著非正常的狀況發展了下去而讓原先的公子鮑坐上了宋國國君的寶座的呢?原因就是因為他長的實在太帥了!就因為他帥,公子鮑變成了宋文公?這未免也太過荒唐了吧?可是事實確實如此,雖然其過程并沒有說起來這般容易。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荒誕的故事呢?因為一個女人愛上了他。這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祖母(當然不是親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左傳·文公十六年》記載,公子鮑是一個“美而艷”的大帥哥,于是乎中年守寡,獨居深宮而難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可是公子鮑不愿意啊,怎么辦呢?王姬便千方百計的想盡辦法。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獵,這正是上天賜予王姬的良機啊,于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干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鮑當了國君。一段因帥得國的千古神話終于成為現實(只想說:我的天哪!)。(據《左傳》,昭公田獵,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將殺己,然也無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斃,可見昭公實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獻國于公子鮑,實是易如反掌)。那么這位帥哥,帥得令祖母傾心而折節欲通的宋文公,除了帥之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應該說還不錯,起碼要比他的哥哥,有“無道”之稱的昭公好了許多。《左傳》里說他“禮于國人”,《史記》中說他“賢而下士”,然而不管怎樣,即便是因帥得國,也還是要付出代價的,至于代價是什么,大家稍稍想想便自然能夠猜到。

不得不說,由于歷史也沒有提到他太大的缺點,這是一位得到善終的美男子。

嵇康——竹林七賢之首


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詩人與音樂家。嵇康是中國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學、玄學和音樂,同時英俊瀟灑,別人形容他是“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史稱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最有說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藥,竟被樵夫誤以為仙人下凡,其風姿可窺一斑。

但是這個人雖容止出眾,然不注重打扮;雖才華橫溢,但贊美古代隱者達士的事跡,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據傳嵇康到汲郡山中見到隱士孫登,便跟他遨游。孫登沉默自守,不說什么話。嵇康臨離開時,孫登說:"你性情剛烈而才氣俊杰,怎么能免除災禍啊?"嵇康又遇到隱士王烈,一道入山中,王烈曾得到石頭的精髓飴糖,便自己吃了一半,余下一半給嵇康,都凝結為石頭。又在石室中見到一卷白絹寫的書,立即喊嵇康去取,而嵇康便不再相見。王烈于是感嘆道:"嵇康志趣不同尋常卻總是懷才不遇,這是命啊!"這些小事放佛預見了嵇康短暫坎坷的一生。呂安之妻貌美,被呂安的兄長呂巽迷奸,呂安憤恨之下欲狀告呂巽。嵇康與呂巽、呂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勸呂安不要揭發家丑,以全門第清譽。但呂巽害怕報復,遂先發制人,反誣告呂安不孝,呂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義憤,遂出面為呂安作證,觸怒大將軍司馬昭。此時,與嵇康素有恩怨的鐘會,趁機向司馬昭陷害嵇康,將呂安、嵇康都處死,享年39歲。

衛玠——被看死了的美男子


衛玠,字叔寶,生于西晉武帝太康七年,卒于懷帝永嘉六年。今山西夏縣人。他是魏晉之際繼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的清談名士和玄理學家,初任太傅西閣祭酒,后任太子冼馬。關于他的美貌,《晉書》里用詞有“明珠”,“玉潤”等等,他為人喜怒不表于形,總之是個面無表情的玉人。這孩子自幼風神秀異,坐著羊車行在洛陽街上,遠遠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璧人”。洛陽居民傾城而出,夾道觀看小璧人。可這玉人特愛開口。當時風氣最盛行清談,爹媽怕衛玠磨牙磨得太累影響身體健康,就限制他說話,真叫人吃不消。后來,衛玠到東晉都城建業(今南京)。建業的官員們久聞衛玠艷名,立即答應予以重任(又是一個靠臉上位的啊!)。江東人士聽說來了個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圍觀,擠得衛玠舉步艱難,使他一連幾天都無法好好休息,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于累極而病,一病而亡,享年26歲。這個典故就是《世說新語》中的“看殺衛玠”。衛玠一生,沒在政治上興風做浪,沒為中國文藝或科技的發展做貢獻,軍事方面更是碰也沒碰過。這么個人,居然在《晉書》上有傳記,可見“美男”已經成為當時的一種文化現象。傳記里反反復復強調:俊美。

對于“看殺衛玠”這件事,總覺得人身體再弱也不至于看個兩三天給看死了,于是仔細研究了下這段時期的社會風氣。經研究發現,這衛玠還真不是被看死的,我倒是覺得應該是病死,或者被砸死的。史料記載,在魏晉那北朝這個美男比美女出名的年代,男士為了美不但在臉上剃須、抹粉,而且當時在上流社會流行吃“五石散”,這是一種治感冒的藥,吃過后會全身發燙,而且皮膚會很光澤,所以人們誤以為這是長生不老之藥。這種藥和毒品差不多,吃多了會上癮。因為吃了五石散回全身發熱,所以男子們會在大街上奔跑以散熱,讓汗流出,街上經常可以看到一群人追著一個人滿街跑,據說追逐的人越多,代表前面跑的人長相越俊美。并且常會暈倒,人們還以這種跑到半路暈倒為榮。吃了這種藥皮膚會很容易爛掉,在魏晉南北朝以前都是穿著較緊身的服裝,而在這個時候他們怕衣服會戳破皮膚,就改穿寬松飄逸的衣服了,而后的朝代一直沿用這種寬大的服裝。鞋子也開始改穿木屐,減少腳和鞋子的摩擦。他們也從來不洗澡,所以身上會長很多虱子,并以從身體里抓出虱子在指間捏死為時尚(可以吐完再寫嗎?)。再者從潘安那流傳下來的傳統,人們看見長相俊美的美男子,就會向他扔鮮花、水果之類的東西來表示好感。由此可見,這衛玠之死,實際上應該是五石散吃多了,毒壞了身子,幾天幾夜休息不好,再加上還要被人一直砸,孱弱的美男子真的是消受不了啊!美果然是要付出代價的啊!

韓子高——被國君看上的美男子


一般的美男子,讓少女、少婦、半老徐娘甚至老太婆看上勉強也能說的過去,偏偏在有個美男子漂亮的讓一國國君不顧封建禮教,要納他為男皇后,我就有點想不太明白了。但歷史上確實有這么一個人,他叫韓子高。

韓子高,梁朝會稽山陰人。據說他“容貌艷麗,纖妍潔白,如美婦人。螓首膏發,自然娥眉,見者靡不嘖嘖”。韓子高貌美,美過中國少年瑰寶周小史(晉代有名的孌童),處于亂軍之中,敵人揮舞長槍白刃瘋狂砍殺,可一旦遇到韓子高,竟然會拋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沒有一個人舍得傷害他的一根毛發,史說:“亂卒揮白刃,縱揮間,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數矣”。可見此君貌美到了什么程度?因為美貌,他仕途亨通,一路文招縣伯、散騎常侍、右衛將軍,他絕非僅有漂亮的臉蛋,他身材修長,善于騎射,形體俊美,肌膚誘人,實在是英武異常,令人癡迷而不能自拔。多少純情少女,包括陳朝公主,都瘋狂暗戀子高,竟然因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但韓子高卻甘愿委身于南朝陳文帝陳茜,他們同食共寢,日夜不離。更因為子高的一段緋聞,而導致陳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滅了王司馬一族,最終造成了梁朝的滅亡和陳朝的建立。這種因為同性戀而導致王朝顛覆的史實,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韓子高,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出了男皇后的概念,雖然最終誓言未能兌現,但是韓子高貌美傾國的事實是不容辯駁的。陳茜病故以前,子高端水送藥,片刻不離,給彌留之際的陳茜以極大的安慰。偌大的皇宮,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門外,只有陳茜子高兩人病榻廝守,度過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陳茜死后,子高因為位高權重,引人妒忌,被冤獄賜死,年僅三十歲。

蘭陵王——生在帝王家命運悲慘的美男子


蘭陵王名高長恭,又名高孝瓘,是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高歡之孫。高歡長子高澄在父親死后當上東魏第二任權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強干,卻于29歲死在奴隸手里,丟下六個嗷嗷待乳的兒子,老四就是成為千古傳說的蘭陵王。值得一提的是,蘭陵王的父親是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的長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親卻連個姓氏也沒有,這使得他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說起這美男子的美貌,《北齊書》、《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類美婦人”。可見,蘭陵王的美確是不容置移、超凡脫俗的,他有著一般男子所不具備的俊美容貌。后人猜想,他的美也許正是來自于他那出身卑微的母親。如果不是母親的容貌異常驚艷,又怎能引來地位相差懸殊、貴為帝胄的父親的垂幸呢。但是,蘭陵王的美卻沒有給他帶來韓子高那樣的待遇。在那個地方割據、連年戰亂的歲月里,作為王公將相家的子弟,時刻都要接受戰爭的考驗。因為相貌俊美柔善,在戰場上對陣時,他經常會受到敵手的輕蔑。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猙獰的“大面”,每逢出戰時,都戴在臉上,以此達到威懾敵手的目的。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注意,這是個把臉遮了很大部分的頭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懷疑“蘭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后來的編舞者編出來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數百名,前來接應。很快周軍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

蘭陵王不但長相俊美,而且驍勇善戰,屢建奇功,其中廣為傳頌的一次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戰”,而且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當時社會中廣有威名。北齊書記載:他“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作為那個混亂王朝的皇親國戚,能夠做到沒有架子、與將士同甘共苦確實難得。即使是對自己的“政敵”,他也能夠做到寬厚以待。史載,當初長恭在瀛州時,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告發他貪贓枉法,長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高長恭東山再起,引兵進攻定陽時,陽士深剛好在高長恭營中聽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長恭會借機報復殺害自己。為此,高長恭安慰他說:“吾本無此意。”可陽士深心中仍不踏實,非要央求懲罰。高長恭只好找了一個小過失,打了陽士深二十板子,好讓他安下心來。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功高蓋主,禍必降之。人生輝煌的頂點,往往可能是悲劇開始的起點。對蘭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個瘋狂得近乎變態的帝王家族。北朝自建國以來,短短二十八年間,就換了六代皇帝,叔侄之間彼此折磨,兄弟之間相互慘殺,一個比一個短命,一個比一個瘋狂。盡管蘭陵王容貌柔美、軍功顯赫,終其一生小心翼翼,想盡一切辦法避禍自保,可依然無法改變他的悲劇式宿命。為了自保,他寧愿自污其名,使得門口行賄的人來來往往;為了自保,邙山大捷后,武成賞其功,為他買來美妾二十人,可他“唯受其一”,就是害怕太過張揚,遭人嫉妒;為了自保,到后期每遇戰事,他都稱病不出,但終究不得不無奈的飲下昏庸皇弟賞賜的那杯毒酒,享年30歲。

慕容沖——一個孌童的復仇與復國


慕容沖,小字鳳皇,十六國時期西燕國君主,鮮卑人,前燕帝慕容俊之子,慕容暐之弟。前燕時期慕容俊在位時曾被封為中山王、大司馬。五胡十六國時期傾國傾城第一美男子,短短二十幾年的人生,如掃帚星行空,轟動之大把北國江南所有美女都比化了。道教傳其為鳳凰星君犯錯被貶下凡受劫。前燕傳到第二任皇帝手上便不行了,被前秦吞并。作為戰利品,還因為長的好看,十二歲的慕容沖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充入長安的禁宮,一對漂亮寶貝陪秦王苻堅風流快活(這苻堅真是畜生!)。

后來苻堅因為影響不好,把慕容沖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陽(今山西臨汾)太守。十幾年后,淝水之戰,苻堅大敗。慕容沖結集鮮卑人,趁亂而起,馬踏關中,揮刀雪恥。數載孌童生涯,一朝鐵血皇帝,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曲折經歷形成了性格的極端:外表陰柔,內心狂野,堅毅。但終究被部下所殺,享年27歲。

慕容家族以能征善戰桀驁不馴著稱,還有個特點就是外形好。出現慕容沖這么個集大成者,并非偶然。有趣的是燕國皇室選繼承人時,臉蛋漂亮的極占優勢。晉朝“以貌取人”的風雅被慕容鮮卑發揚光大了。繁殖的結果是代代英俊騎士,個個欣長矯健。可最終燕國就是被一幫繡花枕頭給玩完的。

獨孤信——側帽風流


獨孤信,本名獨孤如愿,字期彌頭,鮮卑族,云中(今山西大同)人,西魏、北周將領,八柱國之一。

獨孤信,出生在一個小鮮卑部落的酋長之家,原名獨孤如愿。說到這個人,偶不得不提一下北魏末年的六鎮起義。著名的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時,將都城從平城(山西大同)南遷到了洛陽。此后北方的六個軍事重鎮變得不重要了。從前鎮守六鎮的全是貴族子弟,現在新添的盡是些流放犯。少爺兵們眼見工資獎金一月比一月少,最后落得跟流放的一個待遇,能不惱火嗎!大呼造反有理,六鎮相繼叛亂。千萬別小看了這場起義,北齊高氏,北周宇文氏,統一中國的隋朝楊氏,建立大唐盛世的李氏,全是在六鎮烽火中打出頭的。大帥哥獨孤如愿也是這般登場的。在起義第一輪,獨孤如愿站在朝廷這邊,跟著親政府的賀拔氏父子殺死了起義將領衛可孤,出了點小名氣。起義第二輪中,不知怎么地進了葛榮領導的反政府武裝。后來葛榮失敗,獨孤如愿跟著大伙一起被權臣爾朱榮收編。別抱怨他老是換主子,打來打去的那些將軍們全不是好東西,小兵用不著講什么主義,誰給飯吃就跟誰,人人如此。從后來的發展可看出獨孤如愿不但無反骨,反而是個很講義氣的人。爾朱榮見小伙子精于騎射,一表人才,提拔他當別將。人長得醒目就是好,同樣從葛榮那里投奔爾朱榮的高歡,因為形容憔悴,不起眼,只能充帳下隨卒一名。高歡一世梟雄,當年卻吃過以貌取人的虧。這時候獨孤如愿才二十來歲,軍中稱之“獨孤郎”,講究修飾打扮,又喜歡耍帥,曾在陣前匹馬挑戰,力擒敵將。我們讀的小說演義里,打仗都是單挑,其實,實戰中單挑極為罕見。這一回是個特例。還是帥哥出陣,又有軍事價值又有審美價值。可惜沒有錄象。

獨孤如愿戰場得意,一路升遷。政壇風云變幻,爾朱氏滅門,新一代權臣高歡崛起。北魏皇帝不甘心做傀儡,想跟賀拔氏合伙除掉高歡。眼看箭在弦上,一觸即發。高歡搞個反間計,挑唆了個笨蛋害死賀拔岳。賀拔氏忙派獨孤如愿去接管賀拔岳的軍隊。獨孤如愿走到關中,發現那些兵士們已經給自己找好了個統帥,一看居然是小時候一塊玩的黑獺。老相識,一切都好說,獨孤如愿便又回洛陽去了。黑獺,大名宇文泰,管了幾個兵,野心倏——一下子沖上天了。得到皇帝的正式承認后便在關中盤踞下來,不聽高歡指手畫腳。

北魏皇帝對高歡忍無可忍,西奔投靠宇文泰。獨孤如愿一聽到消息,老爹老媽老婆孩子全顧不上了,單騎追隨而去。是因為對老東家賀拔氏遭遇感到不平,還是出于跟黑獺的義氣,真有非走不可的理由嗎?以至于拋家棄子,從此天各一方,生死永別。兒子獨孤羅被高氏投入監獄,一關二十幾年,終于一天重見天日,因為西邊的父親死了。

留?走?一個政治賭局。每個人都要從“高歡”和“宇文泰”之間選一個投注。就當時來說,高歡無論哪方面都是占優勢的,西遷路上,不少人半道折回。就是賀拔氏的當家賀拔勝也是騎墻態度。用事后諸葛亮的眼睛來看,獨孤如愿投得多么正確!在宇文泰扶持起來的西魏基礎上,發展出北周,隋,跟讓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唐。隋朝的建立者是獨孤如愿的女婿楊堅,唐朝的建立者是獨孤如愿的外孫李淵。瞧人家獨孤將軍什么眼光!

從此獨孤如愿為宇文家出生入死。戰功赫赫。其中也曾因為打了敗仗跑到江南梁朝休養。三年后,梁武帝準他北上,問他是否會去父母生活的山東(指高歡領導的東魏),獨孤如愿答得坦蕩:事君無二。一心一意,繼續給宇文氏賣命。

獨孤如愿有謀略,最冒尖處是在文治方面。到秦州任刺史,人家幾年裹不清楚的案子,他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政通人和,經濟繁榮,遠近跑來歸附的流民有數萬家之多。某日,獨孤如愿到郊外打獵,等到晚霞滿天,策馬回城,迎風急馳,帽子無意中偏到一邊。第二天起來一看,窩滴哥!滿城人都側戴帽子,學習這個帥呆了的新造形。

宇文泰見獨孤如愿信著遐邇,能服眾心,特特給他賜名為“信”。任命為八大柱國之一(政壇八大佬)。宇文泰死后,八大柱國中的宇文護獨攬朝政。只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同歷史上眾多的開國元老一樣,獨孤信雖辛苦一卓,功勛卓著,竟不得善終。西魏末年,他始遭嫌忌,雖官爵累加,權力卻被架空,到北周開國之際,竟被迫飲鴆自盡,溘然逝去。不過在其身前身后,有三個女兒先后封為皇后,諸子亦加官進爵,正如《北史》所謂“三代外戚,何其盛哉”。這也許是九泉之下的他唯感欣慰的吧。

古代十大美男介紹完了,總體來看,十大美男中魏晉南北朝時期,美男子占了五個,且僅有宋文公得到了善終,其他九人中,各種死法,有被看死的,有被罵死的,有被害死的,有賜毒酒的。但仔細揣摩可以看出,不嫉妒,不張揚,不功高蓋主,性格不要太剛烈,也許長的好看點,人生真的會容易很多。棱角過于分明的人,不管多好看,最后都會因為自己的棱角傷了自己。

愿我們都慢慢成為長的好看又一帆風順的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