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轟隆… …”
列車從我的面前呼嘯而過。
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都市的喧鬧奪去了本屬于夏夜的寧靜。
急促的腳步,忽閃的人影與暈眼的大廳燈光雜糅一體,讓我本就無法聚焦的雙目更加迷離失神。大腦的空白讓列車的轟鳴在我的身體中產生共振。
列車帶著愈發強烈的咆哮靠近站臺,我的心似乎也正在不斷解體,支離破碎。
2016年6月,站在那個熟悉的地鐵月臺上,未曾有過的迷惘令我如誤入歧路的迷途羔羊般手足無措。
“生物技術嗎… …”攥緊雙拳,我不禁自嘲起那個曾經年少輕狂的自己。
“高考結束后我的名字一定會出現在那所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錄取通知書上!”高中不分晝夜地燃盡青春的火種,只為心中那美麗而羞澀的夢。雖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一個名叫“現實”的洪水猛獸在查詢到錄取結果的那一刻,如同黑洞一般噬盡了我內心僅存的一縷希望,如同汶川大地震中的茅草小屋… …
時間是最好的心藥。對于高三畢業生,狂歡的暑假可以與充足劑量的普魯卡因媲美,但高考的失利后的調劑和妥協便如同心中的一根硬刺,扎根至深。
踏入醫學的正門,卻走上了非臨床的歪路。懼怕著他人的嘲諷,瞥見身旁報到處的同學那如同閃著金光的“臨床醫學 ”專業的錄取通知書,落差便侵蝕著本就脆弱的內心… …
“同學你好”,熱切的呼喚使我從臆想中驚醒,迎面走來戴著袖章的師兄師姐,接過我沉重的行囊,為面對復雜報道程序和錯綜復雜的校園路線而懵然的我指點迷津。剎時激蕩的暖流,沖刷著我內心的落差與些許的卑微——它們不斷決堤,不斷瓦解… …
踏著鳳凰木細碎零落的凋葉,斑駁的陽光打碎在濃密的樹蔭,從枝丫縫隙中綿綿四散,點綴著前方那條雖指向未知,卻靜臥著驚喜的歧路——屬于我的“醫路”。
在故事開始的地方,我與《生物化學》狹路相逢。
走在那通往“減肥大業”的康莊大道,與廣大青年女性一樣,我也免不了走些“歪路” 。用“小雞胃”裝正餐主食,卻在甜品街流連忘返的矛盾行為怕是造成我體質羸弱、多災多病的罪魁禍首了。可更為駭人的并非是惡性循環造成的內分泌失調,而是我竟然還為自己所謂吃零食不發胖的體制而沾沾自喜。
“節食減肥,越減越肥。脂肪大戶,糖從口入。”生化那枯燥乏味的代謝與循環就像八百斤的鐵榔頭,朝著我走火入魔的腦袋就是一下,掄醒了執迷不悟一意孤行的我。仿佛是一瞬間,又好似永恒,課堂上,我對人體這個簡單又晦澀的精妙之物從微觀到宏觀,從分子到個體的認識論和“三觀”被不斷地損毀,又不斷重塑… …自那以后,我丟掉了手里萬惡的餅干,認真的對待三餐,留心自己身體的狀態。學會管理飲食便是我從生化——這門人稱“醫學神話”的科目中收獲的珍寶。
高瞻遠矚的人們往往窺探宇宙的奧秘,卻譏笑著目光滯留于地球生物的人們走入淺薄之歧路。他們無法懂得以一個謙卑的姿態來獲取醫學知識帶來的無窮的樂趣與足以帶來翻天覆地改變的力量。
《系統解剖學》讓我們用身體學習不再是夢,每一口呼吸,每一個心跳,都充滿著生命的精妙絕倫。“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在醫學生的眼中又有了全新的概念。掌控氣息,操縱肌肉的一張一弛,我迎著朝陽感受身體的律動。踩著心跳的節奏,我用汗水在鳳凰木繁盛的校道上送走最后一縷夕陽。在系解的指引下,我通過健身讀懂了自己的心聲。雖說健壯體格為滴水之積,我卻已感受到穿石之力。行走在那條屬于我的醫路,我得到的不僅是健壯的體魄,更是自律帶來的自由。
濃郁的鳳凰木在微風中沙沙地哼著春曲,孕育了一整個寒冬的鳳凰花也終在這一片溫煦的春日下金光閃耀。懷揣《醫學微生物學》,春季的勃勃生機也被詮釋出非一般的含義——病原菌的滋生傳播,也正是這個群芳斗艷,草長鶯飛的花季。課件中那一例例令人觸目驚心的病例和一張張猙獰丑惡的病原菌圖示,與春的美好形成強烈的反差,猛烈的視覺沖擊讓我深刻意識到勤洗勤換,潔身自好的重要意義。
越來越多的科目出現在我的生命里:《醫學寄生蟲》、《生理學》、《臨床醫學概論》… …它們匆匆的來又匆匆的去。它們教會我用更加神秘而內涵的角度看待世間萬物,一切似乎充斥著敬畏,又充滿著親切… …用醫學的視角體驗臨床知識的無窮魅力,卻免去了作為醫生那沉重的包袱。那種淺嘗輒止的中庸之道讓一切變簡單而其樂無窮。行走于驚喜與收獲并存的歧路,何樂而不為?
居安思危點醒在校大學生正視“就業難”的殘酷現狀。毫無例外,身為醫科院校卻就讀非臨床專業的一名處境尷尬的本科生,這樣的情形在我身上似乎要變本加厲。正為前方的路途渺茫而無助之時,《醫學免疫學》帶著一股勁涼風掃清了那路途的迷惘。微觀世界看似錯亂無章,實則井井有條,但其中的隱晦的內涵卻連目前掌握著極端發達科技的人類也無法看破。可我們又何嘗不知那其中的價值與開發潛力呢?在醫學科研領域,誰掌握了全新的法則,誰就開辟了新大陸。免疫學的各種調控通路與各類細胞因子研究利用便開辟了就業的源泉。漸漸地,人類的視野似乎也慢慢偏離了宏觀的天文地理,人文經濟,轉而解讀起由微觀世界中各個分子演繹出的種種人體之奧秘。如此看來,找到工作機遇之時還會遠嗎?
從迷惘與失落出發,我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一條在鳳凰木映襯下熠熠生輝,精彩連連的道路。
別人說我們走馬觀花,一知半解。我卻笑他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這些似乎如過客般的學科在我的生命中出現,教會我“生”與“活”后匆匆離開。我的身體,我的氣息,我的一靜一動正在由內而外開始蛻變,散發著前所未有的朝氣。
“轟隆,轟隆… …”
攜著沉重的行李箱返回魂牽夢縈的故鄉,還是那個必經的月臺,我的心卻明快而輕盈。
穿過熙攘的人群,我與客流背道而馳。
踩著音樂的律動,我信步走向那一班乘客最少的列車,沒有回頭。
文:古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