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今日有所思第94天。
昨天清晨重讀了《財富自由之路》24日的概念后,鬼使神差地選了個題目《如何選書》,不料卻成了今天專欄問答的標題,有點考試時押中了大題的竊喜。
《得到》今天推出了一篇李開復《人工智能》的節選內容,主要包括:1、AI時代人類最有效的學習方法;2、AI時代的學習內容;3、AI時代教育產業的變革;4、AI時代人類如何生活。
《未來簡史》一書中,面對AI崛起,做出了不甚樂觀的預測,認為除了少數精英會升級為智神外,大多數人口會淪為“無用階層”,在我的想象中,那可能會是一群象動物一樣被飼養的在混吃等死的物種。這個黑暗前景的描述著實讓我心情低落了好幾天:未來的人類是不是會生存在一個象Matrix那樣的世界中,成為機器統治的對象?我們估計無法等到奇洛李維斯來拯救。
隨著對人工智能的進一步了解,從王煜全、吳軍等人那里得到了更多的信息,恐懼的心情也逐漸恢復平靜,最讓我釋然的一句話是吳軍說的:“機器不會犯錯”。有機生命體正是通過不斷試錯才得以不斷進化,不會犯錯也就意味著進化的可能性比較小,人工智能可能會極速地處理信息,但是這些信息是要由人類通過各種形式產生和輸入的,如果人工智能和數據發生了分離,就不再具有進步的可能,只能在原先的水平上重復了。如此來看,對人工智能進行控制并不象想象中那么困難。
但是,在可預測的未來,由于機器處理信息的能力大大加強,對人類的生活還是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習和教育將會是受到影響很重要的一部分。現對《人工智能來了》的要點作一簡介。
在AI時代,與其討論學什么,不如討論如何學。學習方法遠比學習內容重要,填鴨式、機械式的學習只能把人教成機器,被教成的機器肯定不會是天生機器的對手。2013年成立的密涅瓦大學開創了一種“沉浸式全球化體驗”的教學方式。在一年級教學中,將知識課程與四種極其重要的方法論有機結合,變成形式分析、實證分析、多模式交流、復雜系統四大課程板。二年級開始學生會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完成學業,學習以遠程教學、集體討論為主,同時學生還要進入與自己學業相關的代表性公司,在實習中培養自己的全面素質,真正學會如何工作。密涅瓦大學給“未來如何學習”提供了一種建議性的答案,清華大學的姚期智院士開辦的“姚班”也是一種嘗試,其中也產生了超級牛人樓天城。
李開復認為AI朝代最核心、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包括:1、主動挑戰極限,在挑戰中完成自我。這比我們此前所說的刻意練習有了更高的要求。2、在實踐中學習。將基礎學習和應用實踐充分結合,邊學習邊實踐。這意味終身學習會成為一種生存方式。3、關注啟發式教育,培養創造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記憶能力無法跟機器抗衡的年代,人類必須通過思想力和創造力來取得競爭優勢,這就是王煜全說不看《最強大腦》的原因,因為最強大腦中展現的能力對于機器來說不值一提。4、互動式的在線教育將越來越重要。充分利用在線學習的優勢,教育資源才能被充分共享,教育質量的公平性才有保證。羅胖昨天在說學校的作用時,提出傳統的學校制度在于提供外界的約束和強制。如果在線學習不斷發展,面對面教育的功能被削弱,其實是對未來的學習者的自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強培養習慣的能力。5、主動向機器學習。人可以從人工智能的計算結果中,吸取有助于改進人類思維方式的模型、思路甚至基本邏輯。這是否意味著腦科學研究會更深入地反向解構思維機理,加入機器學習的元素,腦機接口是否會成為現實?6、既學習人-人協作,也學習人-機協作。人-機溝通越來越重要,人和機器更多地互動。現在的孩子就是數字世界的原住民,人-機互動的能力要從小培養,游戲式的教育和智能機器玩具會引領當前的人工智能市場吧。7、學習要追隨興趣。興趣是比較有深度的東西,在興趣更高的層次里,人類才可以創造出機器不能替代的價值。
以上是第一部分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