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書21個故事,有些故事雖然不同,但傳遞的道理卻是一樣的,只是選取經(jīng)典的部分把整本書的核心思想傳遞給大家。我把整本書進行整理歸納為五個部分,分別是:親情篇、愛情篇、友情篇、職場篇、處世篇。
一、親情篇
1.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父母死了都不一定哭,寵物死了卻可能傷心欲絕,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作者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對寵物付出了愛,他們花了時間、力氣去照顧那些寵物,卻不曾花時間照顧爸爸媽媽。
付出越多,愛得越深。
2、在不同的年齡段,我們會有不同的身份,需要付出的愛都是不同的。
你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一味的付出,而是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他獨立的能力;
你是子女,對父母應該有更多理解和關心,尤其是對待老人。只要他們還能走,能說,能伸著耳朵聽你說話,早上還能被你叫醒,就表示他們還能多陪我們一天。
二、愛情篇
1、如果你還在戀愛期,大家不要累死你的愛,相處得輕松愉快,才能走得更遠。
2、為什么很多得意的中年男子,遺棄老妻,另娶年輕女人?
婚姻要經(jīng)營的!人都追求感覺追求新鮮,追求變化和品質。婚姻也一樣,當你不再能用性去愛,就該用情去愛,用思想去愛。
3、在這個離婚、出軌越來越普遍的年代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普遍現(xiàn)象呢。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改變,如果我們不希望另一半有一天因為突然想通了而離開我們,就要想想,我們是不是該做一點改變?
三、友情篇
1、這世上每個人都可以做朋友,每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你的短處可能正是別人的長處,別人的短處也正好是你擅長的,于是彼此幫助,其實更能成功。其實朋友可以算是資產,尤其在這個什么都可以拿來交換的年代。
2、想想你的身邊有沒有突然高升的人跟你不再熟絡。你們不在同一個世界,這句話可以解釋一切。這就是人性,這就是當一個人發(fā)了,老朋友就不再認他的道理。
四、職場篇
1、這世界離了誰,地球照樣轉。
這世界就是如此,它天生有修復的能力。但人性不是如此,她知道這道理,卻不愿意承認。所以在職場中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職員自以為了不起,公司非他不可的時候,就是他該換位子的時候了。
2、什么叫走門路、托關系?托關系就是賣人情、賣面子。
面子賣給誰?賣給我們最尊重的人、對我們最有好處的人、有一天我們有求于他的人。邀請作者去學校做演講的功勞應該給誰?給校長。最后做決定的應該是誰?也是校長。作為下屬的訓導主任要做的事情是,把事情干好,功勞面子給校長,這樣,才會有更好的發(fā)展。
3、在一個團體里,你不是不能發(fā)表跟主管相反的意見,只是發(fā)表前,你要先要想一想主管有沒有接受意見的雅量和本錢。然后你才可以決定說還是不說或者怎么說。
在一個公司里,當你的意見跟主管相反,你說了你的意見但沒有被采納改怎么辦?
這時候,你就要加倍努力去配合主管的做法,你要比別人跑在更前面,甚至死在更前面。
4、我們都喜歡裝闊,裝自己見過世面,豈知是會裝出麻煩的。尤其在職場中與上司形成鮮明的對比,你的善意還會是善意嗎?
5、謝不殺之恩就是這樣,明明該是我的,你非但不給,而且先拿走。之后在還給我,我反而會謝你。
五、處世篇
1、怎么處世是有技巧的,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也是有技巧的。
孔子說: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就是這個道理。當你發(fā)現(xiàn)一件事已經(jīng)定案,再也無法挽回,就不用再多說了。說多了別人倒認為你是圖謀不軌,盼不得我好。
不管是夫妻、朋友、親子之間,當你有話要說的時候,要常想想“我這話于事有沒有補,既然無補,說了又有何益?”如果你說了,只是圖自己爽,或者給對方一個羞辱,你得到的結果一定是惱羞成怒。
2、如果人人都不比,都不好斗,每個人都安于現(xiàn)狀,不求突破,也不求超越前人,人類的社會能有今天這么進步嗎?想想我們的老師,難道怕學生超越他而留一手不教嗎?我們要以老師盼學生得狀元的心態(tài)去對待每個從你身邊出去的人。這樣才算是一個成熟的人,肯定自己的同時也肯定別人。
當你真正的了解了人性,就會發(fā)現(xiàn)萬變不離其宗,古往今來,所有可歌可泣、可愛可恨、可悲可恥的事,都脫不開人性。原來一切都是這么平凡,這么不必大驚小怪。
閱讀本書的目的不只要你知道人性的丑惡,更希望你在了解之后,再次給自己打上父母、子女、朋友、職場人這些標簽的時候,能以更好的心態(tài)面對未知的一切,也更能對不同人的選擇多一點寬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