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養成閱讀、健身等好習慣,也有很多人想戒掉抽煙、酗酒等壞習慣一樣,但我們經常會半途而廢。
為何好習慣如此“難養”?為何壞習慣如此難戒?不是我們決心不夠,而是沒有找對方法。
美國著名習慣研究專家多年研究發現,找出“提示——渴求——反應——獎賞”的四大習慣養成步驟,讓自己先了解習慣,再采取正確的行動。
本文摘錄了掌控習慣一書中的核心內容:四大定律
第一定律——讓它顯而易見
第二定律——讓它不可抗拒
第三定律——讓它簡便易行
第四定律——讓它令人愉悅
一.讓它顯而易見
1. 寫下執行意圖
我們需要創立明確的執行意圖,即“當X情況出現時,我將執行Y反應”。這樣做,可以明確你想要什么并且具體化你的實現路徑。
2.習慣疊加
當培養新習慣時,你可以充分利用行為的關聯性。
建立新習慣的最佳方法之一是確定你已有的習慣,然后把你的新行為疊加在上面。
習慣疊加的公式是:當[當前習慣]之后,我將[新習慣]
例如,每天早上我倒完咖啡后,我會沉思1分鐘;脫下上班穿的鞋后,我會立即換上我的運動裝。
關鍵是,要把你想要的行為和你每天已經在做的事情關聯起來。習慣疊加讓你創建一套簡單的規則來指導你未來的行為,給予你想達成的好習慣一個有保障的提示音。
3. 改變環境
人們做出選擇不是因為它們是什么,而是因為它們在那里。如果你走進廚房,看見一盤餅干,即使你不餓,也會不由自主地拿起來吃。
每個習慣都是由提示引發的,我們更有可能注意到顯眼的提示。
同理,如果你想戒掉一個壞習慣,那么最實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避免接觸引起它的提示。
二、第二定律——讓它不可抗拒
所有動物的大腦都預先載入了某些行為規則,這導致一些壞習慣對我們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因此,我們需要利用這些難以抗拒的誘惑,讓好習慣也變得誘人起來。
1. 喜好綁定
綁定喜好的原理,就是把你需要做、卻又有一定難度的低頻動作,與愿意做又期待做的高頻動作,牢牢綁定在一起。
借此,讓需要做的事也變得有誘惑力。
綁定喜好的方式還可以與習慣疊加的方式并行運用,即:
①繼[當前習慣]之后,我將[需要養成的習慣]
②繼[需要養成的習慣]之后,我將[我想要的習慣]
比如:①在我掏出手機后,我需要做十次立臥撐跳;
②在我做完這十個動作后,我可以查看朋友圈里的動態。
重建你的習慣,突出它們的益處,而非不足。這種方式可以改變你的思維,并讓那些不情不愿的行為變得更有吸引力。
2. 消除壞習慣的根源
養成好習慣的方法是讓它變得有吸引力,反之,戒掉壞習慣的有力手段,就是讓它失去吸引力。
如果你不再期待壞習慣給你帶來任何好處,你就沒有理由繼續它。
三、第三定律——讓它簡便易行
1. 最省力法則
人類的天性就是遵循最省力法則。在我們可能采取的所有行動中,最終被選擇的行動一定是能以最小的努力獲得最大價值的那一個。
實際上,習慣本身并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想要的是習慣帶來的結果。健身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想要的是健美的身材;冥想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想要的是平靜。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讓習慣變得簡單至極。只有這樣,即使我們不喜歡它,也會堅持做下去。
使用兩分鐘規則對抗雄心勃勃制定習慣而貪多嚼不爛的問題。即當你開始培養一種新習慣時,它所用時間不應該超過兩分鐘。
2. 讓壞習慣難以施行
有時候,成功不是簡單地讓好習慣簡便易行,更重要的是讓壞習慣難以延續。
破除壞習慣的最好方式是讓它變得不切實際。不斷提高執行難度,直到它令你心灰意懶。
在培養那些帶來延遲滿足的好習慣時,我們可以添加一些即時快樂;而在戒除壞習慣時,添上一些即時痛苦。
1.習慣跟蹤法
“曲別針”策略借助視覺度量,讓自己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進步。
這樣做的結果是,它們強化著你的行為,并為任何活動都增加一些即時滿足感。
2. 找到問責伙伴,建立習慣契約
無論什么行為,它引發即時痛苦體驗的時間越快,它發生的可能性就越低。
我們可以以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創建一個習慣契約。你要借此契約,聲明自己對某一個特定習慣的承諾,如果自己違背了諾言,將會受到相應的責罰。然后,找到一兩個人作為問責的伙伴,請他們來見證并監督。
欲望負責點火,快樂保持烈火持續燃燒。想要和喜歡,是行為的兩大驅動力。快樂和滿足這兩種美好感覺,能夠給予行為源源不斷的動力,讓你的成就感永不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