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德國之前,女兒初一,鋼琴考到八級。考級是一件很雞肋的事情,不考,一起學琴的孩子們都考,還是應該證明一下吧。一旦開考,你通過了四級不考五級,過了五級不考六級?止步于中途,又似乎對不起自己和老師了。然而考級也確實讓女兒的學琴變得焦慮和煩躁。
幸好,我帶著她去德國,不再糾結考級。開啟了新的音樂學習模式。
這一篇記錄她在德國學琴生活的文章,初稿于2008年。它又讓我想起女兒在Weilburg音樂學校的生活。當地的業余音樂學校,主要都是孩子們。一般下午或晚上練琴,一周一次。法定假日和學生假期,音樂學校也放假。每個月學費將近100歐元,學費按自然月收。這一點與國內上課才付錢的模式略有不同。每年音樂學校的孩子們演出時,總不乏當地百姓的鮮花和掌聲。學琴的孩子總是辛苦的,德國也有音樂比賽,給學琴帶來目標和壓力,但是,與國內的考級相比,參加德國的青少年音樂比賽,孩子們更多的,是樂享其中。
德國是一個十分注重古典音樂教育的過度,孩子們學音樂的愿望很強,各地音樂學校的老師和校長,多是音樂教育科班出身,水平也很高。但是,這里的孩子們在音樂學校的學習沒有什么壓力,他們多半是來玩玩的。而且,老師帶著孩子們,一起玩得很嗨。
Jugend musiziert——德國青少年音樂比賽,對于德國青年樂手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比賽,該比賽也是衡量學校音樂教學的一個標準。一年一度的該項賽事通過區域—州—聯邦三級篩選進行,其中鋼琴比賽是每兩年一次。這一比賽得到了聯邦總統的支持。
Hessen州分多個賽區:Darmstadt、Frankfurt、Fulda、Giessen、Kassel、Offenbach、Wiesbaden。女兒參加了Giessen賽區的比賽。音樂學校老師根據學生的實力和愿望推薦并報名,威爾堡地區共有21名不同年齡段的選手參賽。其中參加14歲年齡組鋼琴比賽的有兩位,另外一個參賽的同學叫克里斯多夫,也是女兒的鋼琴老師Frau Uhl 女士的學生。
女兒的鋼琴基礎,是在國內打下的,從三歲進入音樂學院附屬幼兒園開始學鋼琴,女兒從三歲到十三歲,走過的是和大部分國內學琴的孩子一樣的考級之路。 考級的壓力也曾經讓女兒厭煩。但是,到了德國之后,非常幸運,女兒遇到了很好的音樂學校校長,她聽了女兒的演奏后大加贊美,并且給女兒安排了音樂學校最好的鋼琴老師。
與國內老師大部分時間都是看你彈、說你應該怎么彈不同,Frau Uhl 除了非常到位的講解以外,還經常示范、經常用另外一家鋼琴帶著學生彈,她的教學方式讓女兒非常喜歡,鋼琴水平進步非常大。
2月1日星期五,比賽的前一天,威爾堡還特別舉辦了一場為選手們熱身的室內音樂會。部分選手演奏了比賽曲目。威爾堡日報在演出之前連續兩天介紹了這場音樂會,在周五當天的介紹上還配了一張袁伊上次演出的照片。音樂會來了很多聽眾,大廳內座無虛席。袁伊當晚的演出很成功,時而激揚時而舒緩,將李斯特狂想曲的激情充分表達了出來。校長克利爾第二天在賽場上遇到我們的時候還贊不絕口。說:“昨天晚上袁伊的表演太好了,好得令人難以置信!”
音樂學校辦公室的相框里也掛上了女兒和州領導的合影照片
演出結束時,校長向大家介紹2月8日還有一場小型“中國之夜”音樂會,歡迎大家前來。坐在袁伊旁邊不遠處的一位男士問袁伊,“那場演出你參加嗎?”袁伊說,“我參加。”那位先生說:“那么我也來。”這個說法讓女兒很是開心,后來跟我們說起來,我們都說:“袁伊已經有自己的Fans了!”
2月2日的鋼琴比賽,14歲這個組的選手共有21個,個個實力都很強。女兒的表現不錯,基本發揮了平時練習較好的水平。比賽以25分為滿分,女兒最后取得了20分、二等獎的成績。有5位選手獲得一等獎,其中兩位選手獲得了滿分25分!我聽了其中一位滿分選手的演奏,確實很完美。克里斯多夫也獲得了二等獎。Uhl老師還有一位來自Wetzlar的學生獲得了這個組的一等獎。
對于女兒的二等獎,Uhl老師已經很滿意,畢竟女兒來到德國,轉到她的門下剛剛一年,而且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大賽。當然最重要的事情是,女兒在鋼琴演奏上確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每一次演出,老師們都給孩子們準備了鮮花和巧克力。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歡樂的盛會,對于這樣的演出,孩子們沒有太多的壓力,只有期盼……
在一個德國的音樂網站上,我看到這樣一句話,這句話,恰如其分地體現了德國青少年音樂教育的主旨:
Jugend musiziert,Wer mitmacht, hat schon gewonnen.
青少年音樂大賽,誰參加了,誰就已經獲勝了!
(書香云舍原創圖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