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7月24日,機緣巧合中認識了一位可以帶我入門的人。(當然按照慣例來說,我應該說是“朋友”,但又覺得不合適)
是真的很巧。今天是我收的倒數第二位音樂家數據,包括之前普通老年數據,我見了不下70位老年人,唯獨今天這位音樂家帶了兒子過來。實驗結束我送老師下去,一路交談下來,這位老師說她兒子從小在國外長大,我可以跟他學英語,哈哈~~然后我就厚著臉皮要了微信號。當然,這種情況下,我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太敢找他學英語、練聽力、練口語的。沒想到阿姨(感覺叫阿姨更舒服)突然說:他這段時間正在搞禪修。我的天哪!立馬內心冒泡,無數星星眼閃爍,臉上只是略帶喜悅地說:“我也想學禪修。”隨口說了我打算下個月找個寺廟做義工。山山同學說出一句深藏我心的話:其實是他們幫我們。“義工”二字用于寺廟,至少對于我來說不是那樣。如果真的有機會能到寺廟住上一段時間,還免費吃住,體驗學習。你看,從中真正獲益的是我本人,我甚至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能為寺廟做什么來對得起“義工”二字。
下午終于得空去國圖還書,沒想到逾期好久。在回所的公交車上,聽到報站名才醒來,看到山山同學微信問我晚上什么安排,有禪修要不要一起。word媽呀,問清楚時間地點之后,立馬收拾東西出門。當然,我還是遲到了,因為我看到消息的時候還沒回到所里,師姐還托我去超市買酸奶。哈哈哈一切都是為了吃。
碰巧在國圖來回的公交車上我看王小波黃金時代系列的第二本《三十而立》,讀到里面王二媽咪對他小女友說的一句話:人生是一條寂寞的路,要有一本有趣的書來消磨旅途。當然,她這里的“書”是指伴侶。在去東四十條的路上,我反復思考這句話,突然悟到:找到一個有趣的靈魂之前是先讓自己有趣起來啊!而且讓自己變得有趣更具有實操性、可行性,甚至以持久度來看的,還更有性價比。我認為禪修可以讓我更有趣,所以屁顛屁顛的地鐵上站著。
終于到了超美、聲音超溫柔的Liliana家,進門第一感覺是:沒開空調。哈哈真的是在路上跑得熱,不然不會感覺那么強烈。在等另一位小伙伴到來的時候,我還嘗了兩杯普洱茶。可能就像Lilianna說的,泡淡了,所以并沒有嘗出傳說中普洱的苦。等到人員到齊,大家先聊了會兒天,除山山同學、Lilianna之外,還有珊珊姐和文靜姐(名字大概是這樣吧,我真的不擅長記名字,比如我聽了一晚上山山同學的英文名,末了還是忘了他到底是叫詹姆斯還是史蒂文還是什么斯),大家好像都有禪修經歷,就我一人名外漢。雖然我跟她們都是初次見面,但是意外的竟然不覺緊張或拘束,很舒服。
禪修流程就是如上圖啦,前面的時間可以忽略哈哈~
開始的熱身有點像大一學瑜伽時的熱身,那時候大家常常吐槽老師教我們呼吸時說的:“像一朵蓮花盛開在腹部”,對于不會深呼吸的我來說,讓蓮花盛開在腹部真的很難!可是今天熱身的時候好像還好,就連“佛在心中坐”,我有一小會兒都可以做到呢!(把佛想象成迷你版就可以坐在心里啦,這么說來是自己大一把蓮花想得太大,才不能盛開在腹部哈哈)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信佛的存在,可也不是慈悲之人,但是當我聽到音樂中說“身邊有受苦受難的人”的時候,我竟然在指導語說“你感到心頭發酸”之前就差點紅了眼,還在我的幻想中扶他們起來。然后我就跑神了...又想了些受磨難的生靈涂炭...又跑神,又跟著指導語想象。其實就是自我暗示加弗洛伊德的自由聯想啦!你看,想什么事情都要從自己專業的角度去思考,無聊無趣。總體來說,還是可以跟著指導語想象的,雖然想象的時間過長就會沒東西可想象、跑神。主要是因為我想象力貧乏。我甚至在聽指導語的過程中思考了下到底是讓我“透明”容易,還是讓我“潔白”容易,然后發現我更容易想象自己透明的樣子,想象不出來自己渾身潔白的鈣(Ca)的樣子。我還在聽指導語的時候暗暗懊惱了下自己人體解剖沒認真學,忘了氣管從哪里到哪里、肺到底在什么位置。結束后聽說這一系列過程中好像還有釋放能量和吸收能力的階段,而我...啥也不知道。不知道、不明白并不妨礙我喜歡并且享受其中啊!
之后就是唱頌。山山老師讓我們回來之后自己去找唱頌的歌詞,不過為啥我找了半個小時也沒找到藥師曼陀羅?唱頌之前先調整坐姿,我用的是是“單蓮花”,畢竟太久不運動,做不到一小時雙蓮花,所以在一開始就選了自己能接受的姿勢。山山老師拿了種很簡單的樂器,帶領我們開始唱。我覺得那個唱詞和呼吸的配合簡直太秒了,剛開始吸足氣之后唱的是比較高、不太放氣的音,之后音節逐漸下沉,可以把那口氣慢慢呼出去,這種體驗特別棒!整個過程應該是頌、唱交替。山山同學開口唱的時候,我瞬間就被迷倒了!太好聽了吧!!我跟著唱的時候一直在腦海中尋找這個似曾相似的唱聲,終于想起了電影《霜花店》里朱鎮模唱“霜花店”時的聲音,特別好聽,山山同學唱得更好聽!學音樂、出身于音樂世家就是不一樣哈哈,我跟著頌還ok,唱的時候完全找不著調。不過整個過程我幾乎可以跟著山山老師下來哦,而且有時候都可以跟上呼吸~~(頌詞里有一句我聽不大清,跟著頌的時候也是含糊不清)
盤坐時間應該有一個多小時,在這一個多小時里,我也曾想活動下麻麻的腿,但是想到山山同學在開始唱頌之前說的“就當作下半身不存在”,默默堅持了下來,再加上集中注意力于頌詞,腿麻的感覺竟也時消時減。這樣下來,我坐著幾乎都不會注意腿麻不麻了。但是結束的那一刻,腿都不聽使喚了,唯有那種麻漲感提醒著我還是自己的腿。開始之前說坐地上,我還擔心地上涼會拉肚子,沒想到唱頌完屁股下都是熱乎乎的。他們說這就是能量。當然了,唱頌的時候我還想了下聽覺和運動的整合,一顆沉迷于科研的心已經無法自拔哈哈。
如果說兩個多小時的禪修是身體上的感受,那和山山同學在路上和地鐵上的交談則是思想上的感受。雖然我可能啥也不懂、道行太淺,暫時理解不了她們說的能量、共鳴,但是我能明顯感到“頭腦清涼、目光清澈”。我不知道是不是渾身充滿了能量,只能說我并不累,覺得再回所聽完這幾天實驗的錄音都可以哈哈
山山同學說要去感受。不過不得不說真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感受”。好像禪修說的感受多指感受自己的內心(有點像內觀療法),而我在聽到這個詞的時候,更多的是想感受外物。還是覺得自己過于關注自己,沒辦法很好的從外界獲取讓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說好聽點是活得有點糙,萬事于我如無物;但是我特怕自己這樣下去活成自閉癥(一項科研結果表明,自閉癥兒童不常與人有目光接觸,不是因為他們厭惡,而是他們無法從外界提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我看到這個結果的時候就覺得太可怕了,碰巧那段時間確實是對外物沒什么興趣)。但是雖然我更關注自我,但是好像并不是自己內心的聲音。坦白說,我好像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似乎只是越來越想讓自己舒服,讓自己心里舒服、身體舒服。其實舒服這種狀態多難達到啊!
途中文靜姐和山山同學聊到西藏的上師,我就笑了。然后借用了珊姐“使命”的概念,說:一直都覺得那才是我的使命,只是不得不被其它使命或事情壓著。然后山山同學說了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要么忍受,要么跨越。醍醐灌頂,也特別贊同。我一直都覺得宗教會是我最后要去的地方,所以難免偶爾會糾結既然已經知道終點,為何還要在人世間漂浮甚至在自己根本不擅長的領域瞎折騰。常拿“總不能知道終究會死就不好好活著”之類的道理寬慰自己,但是仍不太能找好平衡。聽了山山同學的話,我竟然就看清楚了腳下的路,無論怎么樣,我總需要一段時間去跨到我的終點,那就在這段時間做好這段時間應該做的事情。活好當下,才能更好的走向未來啊!大概是戴著腳鐐跳舞吧!
后來聊到父母之類的,我說不一定沒有父母就會更好。父母是起點,又像是歸宿。但是我又暗戳戳的想,如果我是從石頭縫兒蹦出來的,像我這種無欲無求的人,可能早就遁入空門了。提到我對父母未來的擔心,山山同學說,我常想以后父母會不好是不對的哈哈,因為我會越來越好,我的父母同樣也會越來越好,每天都這么想,慢慢就真的會這樣。那會兒我是想反駁的,這太唯心主義了,而且我沒辦法想象父母越來越好,因為他們年齡越來越大,壓在我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不相信心里想什么,久了就會實現。什么“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在我看來都不如“心之所向,路之所往”。但是轉念一想又覺得,反正都是自我暗示,我一個學心理學的怎么反倒天天給自己消極暗示???天天想好事雖然不一定能改善別人的狀態,但是給自己的積極暗示可以讓自己更好啊!我之前天天往壞處想是不是腦子有坑?
我覺得山山同學都快成我人生導師了,哈哈哈
總之呢這是一次非常棒的體驗,期待下一次的禪修學習,希望下次我還在北京,可以去參加。當然我更想可以有視頻禪修、遠程禪修,哈哈哈我一定有毒。
禪修完能量爆表,但是我需要去睡覺,感覺早上禪修可能會更好,一整天都精神抖擻,吃嘛嘛香,干嘛嘛快,樣樣都行,想想都激動。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可能還是苦修,但是一定會更好的。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