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題記:辛丑春日,我曾分十二期與簡書詩友共同學習了王漁洋先生“絕句創作十二法”,有幸得諸多詩友關注賞睞。其間,亦有詩友詩文往來,言及詩詞創作之心得,或論及詩詞格律,或暢論律詩創作之法,或細談對仗之思悟等等,我一一拜讀欣賞,亦頗多收獲。
? ? ? 在諸多交流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河北省撫寧縣墳坨中學王應文先生《談律詩對仗的變化技巧》一文。王先生文中所列“律詩對仗”形式凡二十余種,角度新奇,見解新穎,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文中例證,乃王先生本人詩作的例句。我認為先生之論,大有學習借鑒之處。好東西,我不敢獨享。自今日起,我將分期與大家分享,以饗同好詩友,以明切磋交流之意。今天,分享王先生“談律詩對仗的變化技巧”第十一、第十二兩種形式。
? ? 王應文先生論對仗有一段前言如下:
? ? 對仗是律詩必有的語言形式。對仗句能使詩顯得凝練、整飭、勻稱、典雅。因此好的對句往往成為律詩中最吸引眼球的精彩部分,大大增強詩的藝術感染力。但如果只一味追求“規規然于媲青比白”,則容易流于板滯、堆砌。王力先生說過:“關于對偶,我們不要光看見古人求同的方面,還要看見古人求異的方面,后者比前者更為重要。”對仗句的技巧靈活多變,不僅表現在對仗的語義內容方面,也同時表現于對仗的語言形式方面。既可以在對仗的兩句之間變化,也可以在對仗的兩聯之間變化。下面均以我自己律詩中的一些對仗句子分別加以敘述。
第十一種:語氣變更法。
? ? ? 一句或一聯用陳述肯定的語氣,另一句或一聯則用感嘆或疑問的語氣。如:
例①
皆憐西子貌,誰羨孔夫行?
例②
樓影堪遮衣襪冷,
月光怎補半床閑。
例③
不與花爭俏,何須雪可憐。
例④
降旗天亦慟,垂首地猶傷。
云邈無歸路,山高怎望鄉?
? ? ? 上以陳述語氣與感嘆語氣相對或是肯定語氣與疑問語氣相對。上下句唱嘆起伏,抑揚有致,有效地增強了詩句的情味與韻致。
第十二種:句法變式法。
? ? ? 張中行先生在《詩詞讀寫叢話》中提出:“律詩中間兩聯結構不可用同一個模式,否則算合掌。”他這里所說的結構即指詩的句法結構。律詩中間對仗的兩聯如果句法結構完全相同就容易顯得呆板。如:
例①
唾怨云烏天落淚,噙仇雪暗地披紗。
長江大浪托白骨,短日微光掩赤霞。
? ? ? 這里上聯用正對,下聯用反對。
例②
晴朝放眼堪寄興,雨夜和聲復斷腸。
敢邁巴人拙步履,強登白雪雅廳堂。
? ? ? 前聯為反對,后聯為流水對,兩種句式并相成趣。
例③
汗苦三春堪寄興,花香一夏可知心。
和風至矣歌拂袂,憐意生焉月滿樽。
? ? ? 兩聯雖都為復句,但結構不同。又前聯上句為轉折復句,“汗苦三春(卻)堪寄興”,下句為假設復句,花香一夏(猶)可知心。下聯又用了文言虛詞“矣”“焉”入詩,而且節奏特殊,趣味盎然。
? ? ? (未完待續)
? ? ? ? 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