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p>
----孔子《論語·子罕》
顏回感嘆道:“老師的道行啊,抬頭看著越看越高,用力鉆研,越研究越是覺得堅不可摧??粗谇懊妫鋈婚g又好像在后面。老師循序漸進地一步一步引導我,用豐富的知識來填滿我的思想,用禮節規范我的行為,讓我的進步想停也停不下來。我已經竭盡全力,但是他依然高高聳立在我的面前。雖然我想跟上,卻又找不到登上高峰的路了?!?/p>
最后這兩句話詮釋了顏回想盡一切辦法學習孔子的學問,但是孔子的學問之高依然就像高山一樣矗立在面前,想要攀登到知識的最高層與老師同行,但是顏回根本找不到這條路該從哪里走上去了。
我覺得這條出路不是在外面找的,是思想的頓悟,是一條心路?!兜赖陆洝分姓f,“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倍鄶等硕紩耄@怎么可能?不出門也不看窗外就能知道天下的事情,并且也能看見天道。這樣的事情有的話不是我能知道全世界了嗎?我覺得倒是可能的,因為這寓意著開悟的重要性,寓意著人性都是一樣的,我自己身上有的優缺點人人都有,別人身上有的有優缺點我也都有,一花一木,一草一葉都是大道,能夠通透地看到這個世間的每一種生命存在的規律、因果、輪回,就是開了天眼。充分地開發自己身上的每一份能量,發掘自己身上的善良、正直、誠信、勇敢等等這些優良的品質,同時也應該看見自己身上的那些貪婪、傲慢、嫉妒、恐懼的劣根。
顏回找不到的路我們要想辦法找到,《西游記》的片尾曲就給我們找到了路,本身來說《西游記》就是一部人生修心的大作,是講述一個人克服心魔追求夢想的偉大之路,蔣大為唱的《敢問路在何方》,下一句就給了我們這樣的答案:路在腳下。我們不需要尋找路,總有一些別人未走過的路,或者說山頂就在上面,但是每一個都可以從不同的地方,走不同的路登上山頂,關鍵就在于踏下堅實的每一步,每天實實在在的走下去。《中庸》的君子之道:譬如登高必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