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74歲的老人,終于迎來的自己的“第一次”——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了《西游記》音樂會,30年圓夢的路程讓人欽佩、感動,也自我反思。
如果沒有看今天的故事,我至今也不曉得許鏡清是誰?但他的作品卻在伴我成長,留下了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
感動他對夢想的堅持。因為創作《西游記》劇組音樂,熬夜趕稿子,許老師30年沒看過北京早上的太陽怎么升起來的,為了籌辦《西游記》音樂會,老人不眠不休,對音樂做了許多再創作。因為錢的原因,一次次努力、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地失敗,但這位倔強的老人說:我這個人就是,我就要開,我必須得開,我不開這個音樂會我會死不瞑目。后來終于在人民大會堂開了兩場《西游記》音樂會,而且評價很高。演出的時候,他不敢上臺 ,不敢坐在觀眾席上觀看,一個人坐在化妝室里,百感交集,又怕觀眾責備、又怕觀眾太喜歡,自己受不了刺激。在生命的路上,他用堅持畫了一個比較完美的句號,站在成功的舞臺上,他流下了幸福的淚水,雖然人生的第一場音樂會似乎來的晚了一點兒,老人也發出了“真不容易呀”的吶喊,但他說:“只要我活著就不晚。”是啊,只要開始去做,永遠為時不晚,只要堅持,這個時候也許就是最好的時候。正如《西游記》中,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也是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堅持,才能取得真經,人生又何嘗不是呢!
欽佩他對創作的執著與專注。他創作《敢問路在何方》的時候,是在去單位的公交車上,看著車窗外,觸景生情想到人這一生,忙忙碌碌為了什么,他回答不上來,但創作的靈感噴薄而出,“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自己也被感動,下來公交車,害怕忘記,把煙盒撕開,向路過的小學生借了一支筆,在電線桿子上把這兩段音樂下來,然后才有了不到一個小時創作完成了《敢問路在何方》這首經典歌曲。這段文字中的畫面躍然紙上,一幕幕是那么的平常,也是那樣的瘋狂,一個多么專注的人啊,那段時間在許鏡清老師的頭腦里應該是時時處處都是在想著創作這首歌,才會有了公交車上的靈感凸現,也才有那個撕了煙盒,又向小學生借筆,就著電線桿子在路邊的創作,試想有這樣的專注、這樣的執著還會有什么事情做不好的呢?他對名和利基本上沒有想過,也沒有去刻意追求過,把所有的精力都專注于想要做的事情,他的專注與執著再一次說明:敢問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
人的一生總有痛苦的時候,總有找不到路的時候,總有看不到前路的時候,只要有耐心,有信心,就可以漸漸地看到,在黑暗的海面上出現指路燈。而當它亮起來的時候,都是那個讓我們覺得不管怎么樣都能夠堅持下去的、都能感覺到生命美好的理由。敢問路在何方?當你不知來路與去路的時候,請記住:路就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