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把系統思考稱為第五項修煉,因為它是五項修煉理念的基石。
系統思考是一個思考的框架,用它來觀察的是相互作用的關聯,而不是各個分立的東西;用它來觀察變化模式,而不是靜態的“快照圖片”。
但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是線性思考問題的,這就是防礙我們成為系統思考者的初始障礙和局限。
實際上現實存在是由種種循環所組成的,如果我們想看到整個系統范圍的相互關聯,就需要一種相互關聯的語言。
看來一個簡單的系統:往杯子里灌水。
從線性思考的觀點看,我們會說:我在往杯子里灌水。
但實際上,我們在灌水時還留意著水位的上升,在監視實際水位與我們心中目標水位之間的差距。當水位上升到目標水位附近時,我們就會關小水龍頭,放慢水流量,最后杯子滿了,就完全關閉水龍頭。
在這個過程中,是有5個變量組成的水位監測系統:目標水位、實際水位、兩者之間的差值、水龍頭開關的位置,以及水流量。這些變量組成一個因果關系環路或圓圈,叫做:反饋過程。
圖片發自簡書App
要想系統的看清現實,關鍵是把影響力看作一個圓形回路,而不是直線的單向作用。追溯影響力的循環運動,你會發現某些模式是在不斷自我重復,一次接著一次,使局面變好或者變壞。
從線性思考出發,我們總是要找出某人或某件事——要負責人的一定是他、她或它,有時候甚至是我們自身。
而系統思考的一個公理就是:每一個影響作用既是因,也是果。沒有只在與一個方向的作用。還會讓我們明白,責怪別人和內疚自責沒有什么區別,因為都是來自線性思考方式。掌握系統思考后,你會發現,每一個人都要對系統出現的問題負責,但不是意味著,每個人都能對系統變革產生同樣的影響和作用。
系統思考的三個積木塊——正負反饋和延遲
反饋過程分為兩種:正反饋和負反饋。
正反饋過程是增長的引擎。只要你處在增長的局面,一定就有正反饋的作用。正反饋過程也可以產生加速的衰減:很小的衰減就被放大越來越嚴重的衰減,就像金融恐慌時銀行財產的衰減情況一樣。
“汽油危機”是個經典案例。一旦汽油緊缺的消息傳播出去,到加油站排隊加油的浪潮就會被觸發了。人們一旦看到加油站排隊的場景,就會危機的到來深信不疑了,恐慌和囤積行為就會被觸發,很快,即使郵箱還剩大半箱油,每個人都要去加滿,以防加油站沒油了。
正反饋也非一定是壞事,也有良性循環的。比如,體育鍛煉讓我們感覺良好,于是更積極參加鍛煉,于是感覺更好了,于是鍛煉更積極了。再比如,許多新產品都從“口口相傳”,開始其市場增長的歷程。產品口口相傳可以產生滾雪球效應,滿意的顧客告訴別人去購買產品,更多滿意的顧客又告訴更多的人。
正反饋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負反饋作用就是穩定反饋,是以目標位導向的表現。目標是明確的,例如一個壞習慣,盡管我們聲稱要改掉,但還是堅持不改。負反饋作用讓我們餓的時候進食,困的時候睡覺,冷的時候添衣。
如果你有“一個勁地忙來忙去,事情卻原地不動”的感受,這意味著,某種負反饋環路作用在眼前發生了。
負反饋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延遲實際上是行動和結果之間的間斷和空隙。它可以讓你行動過火,搞得適得其反,但若能辨認并應對它,又能給你帶來積極的效果。
當某個變量的作用需要經歷時間來影響另一個變量的時候,延遲就出現了。
比如進食和感覺到吃撐之間的延遲,我們本應停止繼續吞咽的時候,并不覺得飽,于是繼續吃下去,結果吃太多了。比如調解淋浴水溫,我們往熱水方向轉動之后10秒,水溫還是涼的,你的行動似乎沒有任何的反應,所以你認為無效。于是你繼續轉動,終于熱水來了,卻又88度,你被燙了,趕緊往冷水轉動,但延遲又發生了,水變的太涼了,這樣一次一次的,反復著負反饋過程。
圖片發自簡書App
所以,過猛的行動會導致適得其反,它不會幫你迅速實現目標,只會導致不穩定和震蕩情況。
經常出現的兩種基本模式
模式1:增長極限
增長極限適用于理解所有增長遇到限制的情況。
比如減肥者依照一份突擊減肥食譜進行減肥,開始時減掉幾斤體重,但隨后就讓他沒了興致。
或者是為了“解決”突然降臨的截止日期的壓力,我們可能會超時工作,然而,超常的壓力和疲憊漸漸影響了我們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反而把加班加點努力的成果給抵消了。
又或者像談戀愛,一開始你們見面,兩人花了時間在一起,感覺良好,于是呢,你們花更多的時間在一起,感覺也就更好了。很快,你們把所有業余時間都用來待在一起。于是,你漸漸地更了解對方了,你發現,他并不總是為你開門,也不情愿為你放棄和他朋友打球。他發現你愛嫉妒,或者有壞脾氣,或者不整潔,不管什么,你們開始發現對方的缺點了。隨著兩人發現對方毛病,戲劇性的感情增長就突然停止了,甚至還可能倒退,這時你會覺得,兩人的感情還不如剛開始的時候。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個增長極限都會有一個正反饋(放大)過程,在一段時間里它自己就會增長或是改進,然后會碰到一個負反饋環路,后者發揮限制增長作用,改進速度變慢甚至停止。
大多數人遇到增長極限情況時,往往試圖使勁推動增長:假如你無法打破壞習慣,你就傾向于更勤奮地監督自己的行為;假如你的人際關系出現問題,你就會花更多時間或更努力地嘗試改善關系。
但不幸的是,越是使勁推動你所熟悉的杠桿,負反饋作用阻力就會越大,你的努力就越是徒勞無功。
因為每個增長極限情況的杠桿作用都在負反饋環路上,而不在正反饋過程。要改變系統的現狀,就必須辨別并改變負反饋限制因素的影響。這就要求你采取自己未曾想到的措施,作出自己未曾考慮過的選擇,并完成對獎勵和行為規范系統的苦難的變革。
僅靠減肥食譜也許不可能實現你的減肥目標——你需要加快新陳代謝,這可能要求你做有氧運動。保持愛情與伴侶的關系,要求你放棄“完美伴侶”的理想。
增長極限模式還有一個啟示:限制作用總會存在的。一種限制因素被排除或削弱了,增長就會回來,但新的限制因素還會出現。所以不要試圖阻止限制因素的到來,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模式2:轉移負擔
轉移負擔是由兩個負反饋環路組成。兩個環路都在調整或修正同一個問題的癥狀。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上面的環路代表癥狀環節措施,即應急反應措施,它可以迅速緩解癥狀,但只是暫時性的。下面的環路有一個延遲,它代表隊問題的更根本的解決方法,其功效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顯現出來,但遠比應急措施有效,而且可能是唯一長期的解決方式。
比如,有壓力的時候,會飲酒,飲酒會放松壓力,壓力放松,減少工作的需要也降低,進而導致更多的工作負擔,于是又增加了壓力。
圖片發自簡書App
要有效應對轉移負擔的模式,我們必須把強化根本解決方法與弱化癥狀緩解措施結合起來,強化根本解決方法要求一種長遠觀點和共同愿景。
最后,不管是什么問題,都要開發一種信心和愿景去解決和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