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王爾德,是因為微博上常轉發的他的毒舌書摘,覺得這個人一定很有意思。然而搜索他的書時,卻發現他是以寫童話出名的,不只是小孩子的童話,是適合十八歲到八十歲的童心未泯的人們的童話,用他自己的話說。
讀完這本書,對他的毒舌印象并不是很深刻,但有一句“浪漫已經死了,浪漫已經死了,浪漫已經死了”記了下來,大概“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就是從這里來的吧。
讀王爾德的童話,有一種猜不到下文的感覺,當你覺得“嗯,開始往好的方向發展了,應該是個好結局”時,往往下文就會話鋒一轉,故事走向陡變,但又不顯得突兀,一切順理成章。他的童話里善與惡交織在一起,寫的不僅僅是童話,也是現實。
這本書的那些故事里至少有四次主人公心碎的描寫,不是我們常說的那種心碎,而是物理上的那種碎,像瓷器從手中滑落,一顆心捧在手里碎掉的那種感覺,不僅是“碎”,還有“疼”。
與書名同名的那篇童話,夜鶯為了成全它愛的年輕人的愛情,用心頭血喂養了一株鮮紅的玫瑰,用以取悅年輕人所愛的人。然而故事的最后,被心上人拒絕的年輕人扭頭就把愛情扔在一邊,去研究形而上學去了。夜鶯的犧牲也就只是犧牲了。
夜鶯歌唱的是愛情,在玫瑰的刺扎入她的心臟時支撐著她的也是愛情,染紅玫瑰的也是愛情。
夜鶯愛的也大概是愛情吧。
一切都與那個年輕人無關。一切只是因為夜鶯以為她對年輕人的感情是愛情。
想起身邊一個朋友,就叫她林吧。
前些天高中聚會,回家的時候跟陳一起走,路上他突然問:“那個誰最近還好嗎?”他小心翼翼不敢提起林的名字的樣子刺痛了我。
是啊,好久了,故事已經過去了那么久,可她還在心里沒有走。
陳是林的前男友,高中三年一直很甜蜜,高考后林沒發揮好,于是陳也陪她復讀。但復讀那年,林提出了分手,朋友問她原因,她說她知道陳很好,但是跟他更像是家人一樣的感覺,親吻擁抱會覺得惡心。
朋友一直看的很明白,林是喜歡上了別人,就叫他章吧。
朋友偷偷問章:“要是林說喜歡你,你會跟她在一起嗎?”章答說:“就她那個小胖妞,就算跟她在一起也是為了跟她上床。”
然而沒多久,他倆就在一起了。
林是有點微胖,但是是身材好的那種微胖。林很漂亮,情商很高,周圍的人都很喜歡她。
章不是個好人,周圍的人都這么說。林值得更好的,周圍的人都這么說。好心疼陳,周圍的人都這么說。
然而他們就是在一起了。誰也阻止不了。
沒多久,從藥店朋友那里得知她每個月會來買好幾次藥,不聽勸,不管自己的身體,也不管會不會影響到高四的學習。
林不愛自己。
大學,林和章異地。幾乎都是林趕去章的學校相聚,而章,卻滿不在乎。甚至林的生日,都是她去他的學校一起過的。在外面和朋友吃飯的時候,林會顧及章的面子,讓他付錢,但事實上,章花的基本上都是林的錢。
林很好,章很壞。章不求上進,林值得更好的。我們都這么說。
有時候我會想,是不是我們不在他們的那段感情里,所以不懂他們的快樂。這樣隨意批評他們的感情是不是欠考慮。畢竟子非魚。
可是我又想,一個男人,沒有上進心,沒有自己的擔當,沒有付出,不在乎女朋友的感受,不擔心她頻繁吃避孕藥對身體的傷害,而不選擇對雙方都無害的措施。這種人,算什么東西。
在這段感情里,從外人的角度看,都是林在付出,我不知道她是真的覺得這個人值得她愛,還是只是林享受她的付出,喜歡這種為愛情努力的感覺。
我寧愿相信她愛的是她的愛情。
就像自古以來詩歌里的愛情。
就像夜鶯一樣歌唱的是愛情。
她愛的就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