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那小秦
總有孩子,你費勁心力想要引領他讀書,哪怕在書籍上涂上蜂蜜,他還是不會看的,一次次挫敗,嚴重打擊著我們的職業操守,放棄吧?再堅持一下?要不再試試?算了吧?如此循環往復,于是耗盡了我們的熱情!于是,真的有一天,我們開始學著放過自己,比如,我寫了一篇——《孩子,我捍衛你不閱讀的權利》,但事實上,寫歸寫,我還是不甘心,總要在不同場合用不同方式或隱喻或明示地勸說:多讀書吧,親愛的小伙伴們!
記得有一次我在朋友圈推薦《幸得諸君慰平生》,有位家長看到,也買回來看,后來和我交流說:“那本書真的寫得好哦,怎么能那么真實,那描寫門衛的部分,真的就是我的生活啊!還有,我很久沒有看過書,謝謝秦老師,讓我再一次拿起了紙質書……”聽到這樣的話,我真是感慨不已,有時候,我們總說孩子不愛讀,家長不會讀,可如果我們讀了,哪怕不經意間能影響到一個人,那也是傳遞了莫大的能量啊!
想了想,還是要大力去推行閱讀,讀紙質書,讀經典書,讀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書,如果大人們孩子們都覺得閱讀就是娛樂,讀書就是讓人身心愉悅的事,那么,讀書這件事還需要去推廣嗎?
閱讀的意義無需贅述,網絡上時不時冒出個驚心動魄的標題來渲染閱讀的重要性!
知乎有一個熱門提問:“我讀了很多的書,但后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么?”
王安憶老師在《小說六講》中給出了她的回答:
——所有這些(閱讀),不論錯的和對的,具有一種自行調節的功能,納入你經驗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建立起明辨是非的可能性。
——你和某一本書——不知是哪一本,會有一個秘密通道,就是這個秘密通道,令你在書中遇到知己,能和這本書邂逅,就是幸運。
——有時候,一本書,在你不同的階段給予不同的營養,成為人生經驗之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