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弟子”就是后生,“出則弟”的“弟”通“悌”,尊重兄長的意思。“謹”就是謹慎踏實,不亂來,做事有始有終,做到可靠。
“信”就是說話誠懇言出必行。后生在家里要做到孝敬父母,出門在外孝敬兄長,做事情需要踏實可靠,說話需要恪守誠信。
泛愛眾而親仁,對一般人要一視同仁,關(guān)愛體恤他們對于仁德之人則要更加親近厚待。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文”是指“大六藝”詩書禮樂易術(shù)這些,如果把孝悌謹信愛眾親人這些都做到了,還有余力就可以來讀書學習經(jīng)典文獻了。
張居正稱贊本句是萬事之名訓,孝悌謹信這些德行是根本,需要我們?nèi)嵺`。而學習書本知識是末端,把德行的根本做到了,知行合一了,行有余力了,再去學書上的經(jīng)易。
如果沒有實踐這些德行,沒有行有余力,就別耽誤時間,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這一句論語,筆者簡直不能再同意。身邊考研的大學生,半數(shù)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想做什么。考研,不過是逃避進入社會工作,逃避自己養(yǎng)活自己的一個選項。
我身邊就有朋友,畢業(yè)一年仍然不想找工作,考研又考不上,讓父母一直養(yǎng)著。也有部分人是因為覺得自己上的大學不好,想上一個更好的學校。
如果家里富裕,完全不在乎供你讀研那點錢,當然可以讀,學歷自然越高越好。
可是如果家里不寬裕呢?多少家庭借錢供孩子讀大學,為了供你讀大學已經(jīng)把家里掏空,好不容易熬到你大學畢業(yè),指望你出來工作,結(jié)果你要讀研,這不是把家人往火坑里推嗎?
如果家里不富裕,讀研就是把自己工作的風險堆高,沒有意義。
讀書一定是行,有余力之后才來做的事情。自己都養(yǎng)不活,自己家里人為供自己讀書,省吃儉用,那還讀什么書,趕緊抽身去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