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霞客
? ? ? ? 今晨讀了韋應(yīng)物的《夕次盱眙縣》,主要寫的是羈旅思鄉(xiāng)之情。
? ? ? ? 夜幕降臨,停泊在淮河邊的一座“孤驛”里,看見眼前“浩浩風(fēng)波起,冥冥日沉夕”的壯闊景象,人們都在回家,雁子都在歸巢,自己卻還在到處漂泊。于是便“獨夜憶秦關(guān)”——只有孤獨的自己,在這孤獨的夜里,住在一處孤獨的驛站里,孤獨的思念著自己的故鄉(xiāng)長安了。更兼夜半鐘聲悠悠飄來,更是令人不勝凄涼,終究夜不能寐,成了一位“聽鐘未眠客”。
? ? ? ? 羈旅之思,時常成為詩歌的主題,不足為奇。然而這里最令我觸動稱奇的,竟是忽然發(fā)現(xiàn)這“鐘”聲,隱隱深有神韻。這鐘聲似乎飄蕩在整部的唐詩里,然后便一直飄滿了之后神州的千年歷史,最后是要一直飄到今天無數(shù)讀者的靈魂深處。
? ? ? “穩(wěn)隱香臺夜,鐘聲徹九天”,那是初唐盧照鄰筆下開啟一個盛世天唐的洪大鐘聲;還有曾任盱眙縣尉的常建,他的“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可謂清幽之至;而最經(jīng)典的,莫過于張繼的那句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前面還剛讀了韋應(yīng)物的“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劉長卿《送靈澈上人》開篇便是“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孟浩然在香山上“谷口聞鐘聲,林端識香氣”;李白則在春天回到山里時告訴孟浩然,自己也在“香氣三天下,鐘聲萬壑連”;晚唐的杜牧,也在回憶著甘露寺“天接海門秋水色,煙籠隋苑暮鐘聲”的浩闊氣象;馬戴送僧人時“鐘聲催野飯,秋色落寒潮”;元稹“南堤衰柳意,西寺晚鐘聲”;宋代釋宗盛也有偈曰:“鐘聲清,鼓聲響,早晚相聞休妄想”;陳寅恪在《憶故居》里首先回憶起的,便是故鄉(xiāng)的鐘聲——“渺渺鐘聲自遠方,依依林影萬鴉藏”,看來這位民國大師不止飽受了經(jīng)史子集的啟迪,還從小被鐘聲熏染著長大……
? ? ? ? 要細數(shù)下去,這樣的詩句還不勝枚舉。連我以前看過的金庸武俠里,都少不了鐘聲。《倚天屠龍記》里的金毛獅王殺伐之氣太重,結(jié)果被關(guān)在少林寺的一口枯井里,每日聆聽晨鐘暮鼓,這才終究生起了懺悔之心。《笑傲江湖》里的“魔教圣姑”任盈盈也是殺伐之氣太重,也被關(guān)在少林寺里每日接受晨鐘暮鼓的洗禮,便多少看淡了一些人世間的恩怨情仇。
? ? ? ? 然而最令我震撼的,還是我們師父的詩句: “洪聲震法界,法音傳十方”(《鐘樓》)、“法鐘法鼓清污邪”(《龍泉寺》),真?zhèn)€一語驚天人,竟將“鐘聲”的洪大內(nèi)涵揭示到了如此聞所未聞的高度,和如此透徹通明的成度。這里的鐘聲便遠遠不再只是鐘聲,那鐘聲里更是暗蘊了無量神佛與浩蕩光明,正在天地間震懾邪魔,清掃污濁,喚醒眾生,解救眾生。
? ? ? ?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總把最盛大最莊重最神圣最美妙的音樂,把正氣激蕩、傳播真理的聲音,美稱為“洪鐘大呂”。而在西方,那同樣是神圣的教堂里傳出來的象征真理之所在的神圣之音。最典型的便是《巴黎圣母院》里那位“敲鐘人”,看上去形象丑陋,地位卑微,其實卻是人世間真正的愛與美、光明與希望的所在。
? ? ? ? 現(xiàn)在的中國,現(xiàn)在的社會,人們已經(jīng)遠離鐘聲了。人們淹沒在了瘋狂喧囂的搖滾樂里,淹沒在了無處不在的“主旋律”里,淹沒在了五花八門的謬論邪說里。人們已經(jīng)很難再靜下心來,去靜靜聆聽那流淌在歷史長河里的,靜靜的鐘聲。
? ? ? 如此看來,殊勝莊嚴、神圣悠遠的“鐘聲”為何而來,為誰而來?只為喚醒和解救“眾生”而來。所以聽到鐘聲,人們就會不由自主的升起清凈之心、殊勝之心、莊嚴之心、神圣之心、悠遠之心、思鄉(xiāng)之心。特別是思鄉(xiāng)之心,從本詩的韋應(yīng)物,直到千年之后的陳寅恪,堪稱經(jīng)典。
? ? ? ? 然而表面的思鄉(xiāng)之情,卻是由靈魂更深處的返本歸真之心而來。塵世的家鄉(xiāng),只是塵世生命的表面來源,天國的仙鄉(xiāng),才是塵世生命的真正家鄉(xiāng)。
? ? ? ? 最后作詩一首,以寄世人——
? ? ? 《漫談鐘聲》: 大唐洪鐘響千年,大道天音正在傳。幾人能解其中意,幾人能醒把家還?
2017.12.19